安置好船上的人,李培恩首先带领锦衣卫进入崇明县,这个渔村般的区域,寻找可靠的水源。一位皮肤黝黑、老态龙钟的老人见李培恩衣着华丽,主动上前,拱手询问:“老朽见过几位大人,不知大人们此行何事?”
经过交谈,李培恩了解到这位老人是渔民们的长者,名叫张德贵。年轻时,他曾随商队远行,积累了见识,还学会了计算。因此,渔民们对他颇为尊重,无论是纷争调解还是红白喜事,都会请他主持。他在渔民中颇有威望。
李培恩亲切地坐在张德贵搬出的木凳上,在当地渔民的围观下与他交谈。看似闲聊,实则李培恩意图借此了解崇明岛的地质和人口状况。“听说县城曾被洪水冲毁,你们居住期间遭遇过洪水吗?”
尽管张德贵能理解李培恩的官话,但他的口音很重,时常夹杂着李培恩听不懂的地方方言。幸运的是,李培恩的船员中有位来自江浙沿海的疍民,能大致理解对方的话,适时为李培恩翻译。“洪水,常有洪水。每年六月到十月,都会发洪水。”张德贵说完,习惯性地看着能翻译的船员。然而,李培恩已经明白了意思。
然而,李培恩为了避免沟通误解,仍耐心等待翻译逐字解读。
随后,他又提出了一些其他问题。
最终,李培恩大致了解了他想知道的信息。
崇明岛上清澈的水源并不匮乏,只需随便找个地点挖掘,井不深就能见到水脉。
实际上,按照李培恩的观察,这个时代的江水也足以达到饮用标准。
只是考虑到当前江浙沪地区“水鬼病”盛行,李培恩不敢轻易让难民冒险饮用。
这种所谓的“水鬼病”,患者常表现为全身无力,腹部肿胀如被水鬼附身,还伴有全身皮疹,景象骇人。
李培恩推测,这可能是后世罕见的血吸虫病。
但由于当时尚未有显微镜,无法察觉感染人的幼虫,因此人们将这种未知病症称为“水鬼病”,甚至怀疑是巫术所致。
然而,只要组织民众谨慎预防,这种疾病是可以有效控制的。
因此,李培恩决定起初要谨慎行事。
岛上除了易得的水源,整体环境并不适宜大规模生活和发展。
作为冲积岛,这里无山可采石,树木稀疏,缺乏建筑所需材料。
据渔民描述,崇明岛每年六月至十月的洪水期尤为严重。
尽管土壤肥沃,岛上居民却选择以捕鱼为生。
此刻的李培恩已无退路。
江浙地区历来是国家粮仓,尽管到了明朝中期,部分地主为利润最大化弃稻植桑,导致粮食产量不及湖广,但在江浙寻找一块类似崇明岛大小的无人土地安置难民,除了偏远海岛,唯有崇明岛。
李培恩确信,他能带领难民在崇明岛上安居乐业,逐渐改善生活。在考察地形后,发现除了渔民聚集的原崇明县遗址地势略高,其他地方尽是芦苇丛生。
于是,他果断命令方广带领船上难民来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