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后,尔兄弟当勠力尽心,好生辅佐太子殿下。”
“父亲放心,定当尽心尽力。只是不能陪着去往济州,心中不安。”张伯奋接道。
张叔夜笑道:“无优势则免于浪战,以贼人势大,当以守为主,想来上阵不多,安全无虞。”
不提张家父子闲话,只说赵桓到了门外,果见罗从彦立于门外。
见到赵桓,罗从彦笑道:“殿下,如今小民为白身,可接纳否?”
赵桓闻言大惊,问道:“蔡京等人胆大若厮,竟然免了先生官职?”
罗从彦笑道:“蔡京那奸贼要放余于延安府教授,余自不理他,索性请辞来投殿下,还望殿下给口饭吃。”
看他淡然自若的模样,如何有半点辞职的失落。
而且以罗从彦的名望,其实混迹乡野比居于朝堂也不差多少。
只是她淡泊名利,只爱治学,并不求富贵,从他衣服颇多补丁便可见一二。
赵桓随手解下外套披在了他的身上,道:“夜间略有寒凉,先生请穿,待明日,定有新衣奉上。”
“哈哈哈,却之不恭了。”
罗从彦欣然接受了太子的随手秀。
不怪赵桓如此厚待,实在是罗从彦值得如此。
士之立朝要以正直、忠厚为本。正直则朝廷无过失,忠厚则天下无嗟怨。一于正直而不忠厚,则流入于刻;一于忠厚而不正直,则流入于懦。
这是罗从彦对朝官的看法,很有见地。
他亦曾经批判,认为儒学一经董仲舒、公孙弘提倡后,钻研经训不是为了“明道”,而是为了进入仕途,只重生死、职位看得很重,忠义之心不错。
又曾评价当朝,说:“君子在朝则天下治,盖君子进则常有乱世之言,使人主多忧而善心生,故治;小人在朝则天下乱,盖小人进则常有治世之言,使人主多乐而怠心长,故乱。
天下之变不起于四方,而起于朝廷,譬如人之伤气则寒暑易浸,木之伤心则风雨易折。”
当今朝堂可不就是这番模样?
此言在仕林中反响很大,也因此,罗从彦声望日涨,在仕林中很有号召力。
他来了,一方面可用于思想建设,另一方面也可作为文化旗帜,勾引其他文人来投。
毕竟,枪杆子出政权,笔杆子稳政权,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嘛。
进屋看到张叔夜后,罗从彦冷哼道:“直不知官家如何想法,竟欲全除殿下之党羽。”
众人无言以对。
人事调令出政事堂,由吏部主持,然而必须经过皇帝同意。
特别是涉及人数不少,肯定瞒不过去的。
也不知道赵佶如何想法,居然全部同意,只要把赵桓变成光杆司令。
因为子不言父过,太子并不好评论皇帝,只得道:“请豫章先生高座奉茶,再为吾引荐三位贤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