倚天中文网

倚天中文网>春秋鲁国历代国君 > 第669章 弟子樊迟(2)(第1页)

第669章 弟子樊迟(2)(第1页)

有一次,樊迟问孔子:“何为仁?”

孔子略一思索,给出的答案是两个字:“爱人。”

樊迟一脸懵逼,懵了半天,貌似有点懂了。敢情老师是让自己要对别人好,这就是仁了。嗯,这就是仁者爱人?

仁,是儒家核心思想之一,是儒家道德规范体系的根本原则。用宋代大儒朱熹说:“百行万善总于五常,五常又总于仁”,“仁义礼智四者,仁足以包之”。

樊迟居然向孔子讨教如此重大的儒学问题,孔子当然要给出让樊迟这样理解能力相对低下的学生以合适的答案。

仁爱的理念,到后来孟子时代的儒家,就有了“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的经典名句。

孟子曰:“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弄明白了何为仁,樊迟继续问孔子道:“那何为智慧?”

孔子掂着须,微笑答道:“了解人,即智慧。”

樊迟继续一脸懵逼,如一个求知欲满满的小学生,面对着一道实在超越其智商的难题时那种无辜可怜的样子。

孔子叹了口气,专门为樊迟作了番解释,道:“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

谁料这一次,樊迟把脸上的苦瓜样保留到孔子有事离开了,樊迟还一个人在那里领悟,而且根本无法领悟到什么!

学思浅悟,但这个悟实在太难太难了。

这时,卜商有事进来,见樊迟在那里发呆,不由问:“子迟,你在发什么呆?”

樊迟这才省悟过来,忙以笑掩饰自己的尴尬,道:“子夏师兄,实在不好意思,刚才我向夫子讨教智慧为何意,夫子说‘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我一直想不明白,为何夫子说将直木放在弯木上面,就能使弯木变直?”

卜商一听就知道是怎么一回事了,他微微一笑,对樊迟道:“子迟,夫子的话,确实意义非凡呐。直木,意思就是仁德的人。弯木,就是不仁德的人。

想当年,虞舜治理天下,发现并提拔了仁德的皋陶,皋陶治政,仁德者越聚越多,不仁德的人从此疏远。商汤治理天下,发现提拔了仁德的伊尹,伊尹治政,仁德者越聚越多,不仁德的人从此疏远。这便是直木使弯木变直的道理。”

樊迟这才恍然大悟,忙向卜商施礼致谢。

原来,所谓真正的有智慧的人,就是使用那些正人的人,即品行、道德、才能出众人的人,这样的人得到提拔使用,甚至可以影响那些不好的人,让那些不好的人也变好。

当然,关于同一个问题,在不同的场合,不同的对象,孔子的解释往往也是不同的。

如“何为仁”的问题,同样是樊迟提出,但这一次,孔子的答案就不同了。

有一次,樊迟不知哪些筋搭错了,居然又问孔子什么是仁。

孔子语重心长地对樊迟道:“仁者,其生活起居必须庄重谨慎,处理事务务必严肃认真,与人交往讲究忠诚信实。这是仁者所必须坚持的,即使到了蛮夷戎狄居住的地区,也不改变。”

蛮夷戎狄居住的地区,即非华夏中原地区,乃蛮荒之地,不受周礼约束,或者说是未开化地带。但即使在这样的地方,作为君子,要坚持仁者爱人。

但对颜回问何为仁的问题,孔子的答案就高大上多了。

孔子曰:“克服私欲,言行符合社会公德,就是仁。当人人都能做到克己复礼时,那天下皆成仁。追求仁德,在于自己,甚至不需要别人监督。”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