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们胆子再大点。”
郑恩还配上了肢体语言,用双手张开:
“我们放开了想,或许皇上此时已经出了北京城,或许已经在南幸的路上。
就问皇上有没有可能已经出城了?”
人在极端情况下,是很少有正常思路的,要么往最差的情况下想,要么往最好的情况上想。
此时李邦华、高文采就是往最好的情况上想,总不能盼望着崇祯死啊!这就不是忠臣表现了。
这下有的聊了,不用郑恩再说,他们自己都YY好了。
李邦华道:“皇上最信任,也最忠心的王承恩公公,不是早被安排提督九门了吗?
作为不通军务的司礼监公公,提督九门所谓何事?靠他守城?说笑了!
不守城又有何作用,想来想去恐怕就是为护驾南幸做准备。”
高文采又道:“只是昨日,殉国官吏家眷不下千人,那么护卫皇上杀出北京的忠骨会少过这个数吗?
而且太子、皇子们都没找到,这怎么看都是有预谋的表现,不然怎么会皇上与皇子们同时失踪,定有才智高人为皇上出谋划策。
说不准就是一个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之计,为的就是顺利杀出北京,南幸南京。”
两个人都很会想。
但两人都没有发现,文人李邦华说的是武人的事情,武人高文采说的又是文人的事情。
自家有病自家知,自己一方靠得住,那就不会有今天了。
郑恩没有给他们发现蹊跷的机会,而是很快带过话题,将忽悠继续下去:
“如果皇上已经出了北京城,我是说如果。”
在这里郑恩特别强调一下,因为纸包不住火,这样做,最大限度的为崇祯死讯传出的时候,降低他的信誉损失。
因为他说的是如果,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别人也不知道郑恩知道崇祯已经在歪脖子树上挂着了。
“如果皇上出了北京城,那么皇上需要有人为他披荆斩棘,护驾到南京。
也需要有人能策应护驾的队伍,让他们更加安全。
如果皇上已经到了南京,那个时候百废待兴,又需要稳固南方根基,这个时候有一心为国的忠烈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