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上的人活不下去了,就会出现动乱。
秦为什么二世而亡?不就是因为秦始皇动不动就征召十几万人搞大工程,经年累月地征战与劳役几乎将整个国库掏空,也让天下黔首苦不堪言。这时候只要有人领头,他们便要揭竿而起。
如果在位的是有能耐的皇帝还好,换成胡亥那种既没治国手腕也没用人本领的昏昧皇帝,整个王朝很快便会分崩离析。
听闻刘彻有征伐南越与西南诸夷的想法,这昆明池便是为了打昆明而挖的,这与秦始皇当初南征百越多么相像?
只是这种唱衰的话,谁敢在刘彻面前说起?
难得几个小孩感兴趣,司马迁索性给他们讲起古时一些救灾赈灾的措施。
不管是朝廷还是地方官都不会希望治下出现问题,尤其是地方官,人口和粮食产量可是关乎他们的年终考核来着。所以各地对这些事都非常上心,只要朝廷上下能正常运转,地方上出了问题都是可以补救的。
倘若君王昏昧无道,只要臣下懂得变通也能成事。
比如《晏子春秋》里头就记录了齐国闹饥荒,齐景公认为粮食该留着修自己想要的“路寝之台”,不肯拨粮赈灾,晏子便让人多花些粮食招聘灾民来修齐景公想要的行宫观景台,慢慢修,不着急,修足三年五载,只要在这期间灾民赚够了重建家园的粮食,一切自然会好起来。
要是既没有愿意为民着想的君王,也没有愿意为民着想的臣子,那受苦的可就是天下黔首了!
司马迁这些话是讲给太子刘据听的。
刘据现在是太子,日后便是君王,司马迁还是想在他心里埋下点仁爱的种子。
比起正经的儒学大家,司马迁还相当年轻,说起话来没那么多大道理,太子刘据反倒能听进去几分。
霍善也听进去了。
这个晏子可真聪明!
霍善追问:“让人服劳役会给钱粮吗?”
司马迁道:“一般是不给的,晏子这是特殊情况。”
霍善想了想司马迁说的特殊情况,继续追问:“如果县里有人吃不起饭就可以给对吗?”
司马迁道:“可以。这样其实挺好的,如果直接发米粮,可能会叫他们生出惰性来,倒不如让他们干些活再发粮。”
他简略地给霍善分析《晏子春秋》中“台成而民振”的道理。
人有粮了,不仅干起活来认真积极,自己也振作起来了,可谓是皆大欢喜。
霍善明白了,他不能给他食邑那一千户减免赋税,但是他可以给来服劳役的邑民发粮食当工钱!
有足够多的工钱拿,他们就会振奋起来好好过日子。
朝阳县那么穷,完全符合司马迁说的特殊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