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道不对吗?”
傅永业忍不住问。
“这也是现在很多中医人的通病。”
方彦道:“瘀血阻滞的大方向没有错,活血化瘀的大方向也没有错,但是在实际的治疗中,不能生搬硬套,用西医的病症来套用中医的方剂。”
“要知道,除了瘀血阻滞,还有血的特性,血的特性是什么?”
“得热而行,得寒而凝!”
林忠学道。
“林厅说的不错。”
方彦道:“血得热而行,得寒而凝,通的不痛,通则不通,可堵塞不通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大环境要不要考虑?”
“如果体内寒气过重,血行就会缓慢,这个时候单纯的活血化瘀就很难达到效果,在这种情况下,首先要考虑的是化寒,而不是化瘀。”
秦思华恍然大悟。
“听方医生一番话,才知道自己的浅薄,方医生说的有道理。”
刚才秦思华还有点轻看方彦,可方彦一番话,秦思华就知道了,这位方医生是真有水平,最起码比他看的深,看得远。
他也只看到表层,考虑的是活血化瘀,而方彦则看的是病因,考虑的是大环境。
傅永业默不吭声。
刚才他还觉得他的思路没什么问题,可听着方彦继续往下说,傅永业就知道问题所在了。
按说傅永业出身中医世家,不应该犯这种错误,可事实上,傅永业虽然出身中医世家,但是傅永业的爷爷傅宏盛却是中医改革的急先锋。
老爷子的书架上正好有一本《傅宏盛病案全集》,方彦没事的时候翻看了一些,对这位傅老爷子的一些想法也有所了解。
其实早期的一些改革急先锋心思不一定是错的,都是为了中医寻出路,寻找的时候方向有偏差也在所难免。
在傅宏盛的病案中,如果一些思路还只是苗头的话,那么到了孙子傅永业身上,一些思路已经不仅仅是苗头了。
当然,这会儿方彦也不知道边上就站着傅永业。
“这不是浅薄的问题,而是整体思维有问题。”
方彦道:“我前几天也遇到了你们省医院中医科看过的一位患者,患者明明是肾阳衰微,医生却单纯的依靠化验单,白细胞等数据,认为是下焦湿热,先用八正散,再用五苓散,不加辩证。”
边上傅永业的脸色突然变的青一阵红一阵。
麻痹的,方彦说的就是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