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才学,不在这方面。
大概确实命格与科途犯冲。
虽然梁储曾经提点过他,但陛下的策题竟然实务到如此程度,而且是黄佐过去不曾多加关注的财计,为之奈何?
他知道自己只是做了一篇中规中矩的文章。
不论是什么题目,落脚点都放在人身上是没错的。
因人成事,因人败事。富国之计非一日之功,前朝之鉴历历在目,不论何种方略都需要吏治来保证推行。
但这样的立论有任何出彩之处吗?
三甲就三甲吧,黄佐已经做好了到地方做个小官造福好一方的心理准备。
同样一个考场,自小在铅山费氏这个望族中耳濡目染的费懋中却看得更透。
富国之策,牵涉实在太广。
军屯产出糜烂不堪,地方田地日益集中,商税关税难以推行,铸币之权混乱,内库国库之争,天灾流祸不定……
许多问题,是碰不得的。站在士族的立场,有些问题他也是不愿碰的。
想来想去,他选择了治灾治荒这个切入点。
如果百姓能因天灾兵祸少一些流离失所,田赋产出至少会多一点、稳定一点。
在伯父将要还朝的这个时间点,费懋中不愿表现得太突出。
对他来说,有进士出身就足够了,不需要更高的排名。
……
圣旨是颁布给全体在京朝参官的,但其实也有数封新建从各个驿路传了出去。
他们的目标,是正在还朝途中的一些重要人物。
费宏、杨一清、王守仁、孙交……这些人对于皇帝问出来的题目,又会给出什么样的答卷?
入了夜,已经尽了全部努力的贡生们离开紫禁城后才知道这个消息。
“举京同考啊,举京同考!”张璁有点激动地拉着黄佐喝酒。
再过两天才会放榜,但他们此刻已经是卸下一个担子,只等结果了。
黄佐有点意兴阑珊:“小弟明白你的意思,陛下很重财计,甚至有行新法之意,不然何须群臣献策?”
“……你那文章极好啊,还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