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曾想,秦穆公死时,居然让一百七十多人“从死”,其中还包括奄息、仲行、针虎三位良臣。
西周时就已经排斥人殉,但这排斥的人殉只是用人当祭品,另一种“人殉”一直存在,那就是“从死”。
所谓“从死”,就是妻妾、家仆、臣子等“自愿陪葬”,陪同墓主人前往九泉之下,继续服侍墓主人。
两者的区别,就是前者是把殉葬的人当牛羊猪狗等祭品;后者承认殉死的是人,甚至还是自己宠爱的人。
不过这种“自愿”,谁都知道不可能真“自愿”。所以王公贵族选择殉死的人时都比较克制。
此时一出,别说士子哗然,连秦国民间都无法接受。《秦风·黄鸟》唱道,“彼苍者天,歼我良人!”。
秦国国君名声一落千丈,仁人志士从此绕着秦国走。秦国自秦穆公后,整个春秋时期再无建树。
战国之初,秦国沦为二流国家。直到秦献公时,秦国国力才重新攀升。
而正是这位秦献公,继位不到一年,就下诏终止秦国延续三百余年的人殉制度。可见“名声”对秦国国力确实影响很大。
蔺相如提起秦穆公,是提醒荀况,秦穆公生前一直保持着仁德贤主的模样,死时却翻脸让贤臣陪葬。谁能保证,现在的秦国国君不是他老祖宗那样伪善的人,嘴上吹得天花乱坠,行为上却迫害良臣,甚至让良臣陪葬?
老秦王已经快死了!
荀况无法回答。
他此次西行,就是去了秦国。
荀况称赞秦国百官和庶民遵守法度,井然有序,仿佛古代贤王治理的国度。但他也看到了秦国最大的弊端,那就是只注重法令,不兴道德教化;只任用有能力的人,不对其品德进行甄选。
荀况预言,秦国会亡于此。
朱襄前世时空的历史证明,荀况的预言完全正确。
“现在或许还没有这样的雄主。”荀况最终叹息道,“他寻得那样的雄主前,请保护好他。”
蔺相如沉默良久,也长叹一声。
两人没了夜游的兴趣,转身向远远缀在他们身后的朱襄走去。
“不散步了吗?饿了吗?渴了吗?要不要我再做点夜宵?”
“做什么夜宵!夜里不能多吃,会积食伤身!”
“你们可以吃饱后再走一会儿?哎哟!”
朱襄被蔺相如敲了一尺子。荀况看着乖乖捂嘴的朱襄朗声大笑,惊起沉睡的鸡鸭一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