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刚死没多久呢还,尸骨未寒啊!这天幕都有了,说不定项羽现在就在他旁边当着个鬼魂瞧着呢,要是让人家看见了他太过放肆的笑容,到了地底下跟他真人快打怎么办啊!
他悄咪咪看了一眼现在更加满脸通红,乖巧地跪坐着的韩信:就算是他的大将军,跟项羽单枪匹马打起来肯定也干不过对面啊!
【但是实话实说的是,项羽并不算是一个完全的莽夫。
一个完全的莽夫,是干不出来破釜沉舟这种跟韩信背水一战思路如出一辙的做法的。是打不赢巨鹿之战这种,一日之内连续交战九次,双方血流成河,敌方二十万大军几乎损失殆尽,堪称强行夺取了最后战争胜利的高强度高烈度的血腥战争的。
他之所以难以完全理解韩信的才华,直到自己在韩信身上栽了大跟头,才心不甘情不愿地派使者去挽回跑了的将军,主要是因为他偏科,偏科的部分还刚好是韩信最擅长的。
他擅长的是以少胜多,奇兵速决,以精锐突击取胜。配合他无双的武力,堪称一招鲜,吃遍天。
这说起来并不算丢人,毕竟回首一下在此之前的战争史,所参战国家能够动员的军队数量受限于国力和制度,都显得有些可怜巴巴的:
周灭商的牧野之战,是殷商时期最大规模的战争,周武王的麾下也不过五万人;春秋时期最有名的大战之一,城濮之战,以楚国为首的联军数量还不到十万人。
只有秦始皇的灭楚之战,才终于达到战国时期的最大规模,也是差不多是古代战争军队数目的极限:六十万人。
在古代战争通讯靠旗帜金鼓,补给靠人畜车船,交通靠土路步行这般朴实的条件之下,指挥六十万的大军而能打出极其精彩风范的,无一不是不世出的军事天才。
秦汉时代能完成这个成就的也就两位:王翦灭楚和韩信灭楚。连卫霍都因为没有尝试的机会,遗憾地没能向历史证明,自己也许也是能够获得这一成就的玩家。
嘶……这么说起来好像有点奇怪,楚国是不是跟六十万这个数字不太对付啊。】
刘邦笑眯眯地:“诶呀,这不是始皇帝喜欢六这个数字嘛——”
他这个时候不为自己当年六十万打三万还打输了而生气了,毕竟他仔细掂量了一下自己的水平,确实不如韩信。而听天幕这口风,后世人估计也觉得项羽恐怕也玩不转这种大军团作战。
那就没事了,四舍五入他和项羽一个水平。不过是当年项羽那小子带的兵是他擅长的,他刘邦刚好玩不转这非盖世天才不能玩的六十万而已!
而那卫霍,不就是天幕说的保送历史八大名将之二的人物?哦豁?这也是他们汉朝的?
刘邦:承让承让,不过是运气好了那么亿点点而已——
【咳咳,话扯回来。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项羽依靠擅长的以少胜多,其实就已经足以薄纱秦末楚汉时期除了韩信以外的所有人了。
所以,也就不要责怪巨鹿之战之后,那群原本作壁上观的诸侯们,穿过血气森森的战场,迈过层层累积的尸身,呼吸着浮动的战尘,目视见闪亮的刀光,最后选择颤颤巍巍地拜倒在项羽面前,无人胆敢直视于他了。
因为在大家大都是没办法玩转几十万大军的水平的前提下,项羽活生生把少数精锐作战这项点到了几近满级,甚至能因此力压罕见能玩转军团的章邯,确实是凭本事当上韩信正式参战之前的秦末第一人的。】
韩信:所以在我参战之后就不是了。
被夸得神清气爽的大将军瞬间觉得这什么王爵还是侯爵都无所谓了——这不过是生前的富贵云烟,哪里比得上后世人眼中独一无二来的舒爽。
——历史证明他就是汉初最厉害的将军,没有人能比得上他,没有人配看不起他。
这就足够了,这对于韩信渴求的心理来说已经太足够了。
所以他餍足地跪坐在原地,像一只饱腹的大猫慵懒地休憩着一般,漫不经心地看着天幕上曾经最大的对手。
【项羽之下应该是章邯,也就是我们之前讲到的那个罕见能玩转军团的狠角色。
他原本是秦朝的少府,在秦灭韩、赵的战争中得立军功,后来受到始皇帝的器重,作为新锐的少壮派人士被任命为少府,在秦末之前主要负责主持骊山陵园的修建工程。
作为真正参与过始皇时期秦军作战的狠人,章邯估计是从始皇手底下的大将们身上学到了不少真本事。
最起码他肯定继承了秦朝自白起以来的用兵传统:首先示敌以弱以麻痹对手,等待敌军出现懈怠的空隙,突然以优势兵力做大规模的奇袭,一举获胜。
如果说韩信是没有弱点的大师,项羽展现的是兵行诡道的奇兵艺术,那么章邯得以身居第三位,依仗的就是这份秦将的传统,中正碾压流的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