倚天中文网

倚天中文网>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是谁的诗句 > 第10章 府中问对(第2页)

第10章 府中问对(第2页)

尽管自认为做得不错,王琅还是先习惯性地放大自己遭遇的困难,为后续谈判留出余地:“我仔细想过,东晋女子的地位确实比前朝高,但也没有高到能入朝为官的地步。就算是女子地位更高的北魏,也不过出了一个胡玄辉为女侍中,但那是因为她姐姐元太后临朝听政需要助手,和武则天临朝用上官婉儿秉政相仿。就算一时可以依托父亲兄长之下行事,名不正言不顺总是麻烦。”

姜尚看着她沉默一阵,模仿她的句式淡淡开口:“我其实也不太明白,为什么你一定要找到历史中的例子才能做事。就算你非要找一个人物去对标才肯罢休,为什么要对标胡玄辉?”

周虽旧邦,其命维新。

他是开一代之先河,行前人所未行之创举的一类人,生来就是为了创造历史,并不囿于前人的成果。

王琅事后回想,觉得对方当时的心情大概十分之无语灰暗:你都有我在身边了,思考的为什么还是入朝为官这点不值一提的小事?

但她当时未曾察觉,反而扬眉好奇道:“那你说该对标谁?”

以姜尚之本心,大抵很不想回答这样的问题,只是王琅一直目不转睛盯着他看,他才终于不情不愿开口:“平阳公主,李渊第三女。她是家中三女,你也是三女,她家为陇西李氏,你是琅邪王氏,较之胡玄辉与你的境况更像。”

王琅略微歪头,不敢苟同:“东晋偏安江东,类比南北朝那样的分裂政权正相仿佛,隋虽短命,却是结束三百年分裂史的大一统王朝,哪里是东晋能与之比肩的。平阳公主……你都说了她是公主,不受儒家对人臣那一套约束,对我参考价值不大。”

姜尚神色不变,语气平淡:“她起兵响应父兄,收拢七万之众的时候,李渊可还没登临龙门。”

王琅想了想,虽然觉得还是有哪里不对,但平阳公主拥兵七万,独有军功的事情她也记得。

隋末义军蜂起,群雄逐鹿,她让丈夫柴绍秘密去太原支援父兄,自己返回鄠县李家庄园,变卖家产招募南山亡命之徒,得到数百人,在关中起兵响应李渊。当时李渊从父弟李神通也在鄠县响应,但不如平阳得人心,于是关中由平阳主事。邻近几支义兵各有数千人规模,被平阳派家僮说服归顺,在她麾下与隋朝官兵交战,连续攻克三城,声望高涨。然后凭借树立起来的威信申明法令,约束士兵,禁止劫掠,远近都来归附,聚拢起七万之众,威震关中。

李家主力渡河,她与她的二哥,即后来的唐太宗李世民在渭北会合,李家完整保留了她的编制,让她和丈夫柴绍分别建立自己的幕府,平定京城。

离世下葬时,李渊特别为她下诏增加前后部羽葆、鼓吹、大路、麾幢、虎贲、甲卒、班剑。主管祭祀礼仪的太常觉得不妥,理由是历史上妇人下葬从不加鼓吹,李渊不听,还是给她加了鼓吹。

有意思的是《旧唐书》修这段历史,让李渊举了周文王之母名列十乱(周武王认为的十位治世之臣)的例子,为他拿鼓吹为公主下葬的决定增加说服力。

但在欧阳修带人修的《新唐书》里,李渊没做多余解释,直接断然下令:“过去公主身执金鼓,功参佐命,古代哪有这样的事!就该这么用。”

自信昂扬之气彰显无疑。

王琅回味姜尚之前的话语,感觉到有某种相似的飞扬锐气蕴藏其中,连带着她也心情飞扬起来,不再玩弄虚词,而是端正面色,坦白将自己近五年的行为与对时局的看法和盘托出,咨询姜尚的意见。

“苏峻麾下以北地流民为主,有骑兵,如果举兵进攻建康,应该和北方入寇的情况差不多,以秋冬为最佳出兵季节。眼下已是九月,剩余时间不多。吴国内史庾冰素有令名,被庾亮安插到吴国以后积极修兵备战,陆、顾两家私自募集的部曲约有几千,不可能坐视家乡被战火焚毁。只是秋冬水枯,河道受阻,难以走水路运输士兵粮草,走陆路又容易被骑兵袭击扰乱,是以己之短攻彼之长,想要对建康战场有所作为却不容易。”

姜尚静静听她从建康说到会稽,从朝堂说到地方,没有给予任何评价,直到最后她说完时局与自己的判断,才淡淡开口,问了一个与时局无关的问题:“假如你去募兵,你会选择南方繁华富庶之地的良家子,还是北地贫乏艰苦之地的亡命徒?”

王琅满心自信的情绪被他问得一堵,缓了一会儿才叹息道:“一个是羊,一个是狼,怎么能比呢。”

她本是心思灵敏、一点就透之人,这时候已经明白姜尚对她的判断并不赞同,但还有些疑惑:“南人当真如此不善战吗?陆、顾两家积极仕宦,孙吴时出了那么多将领,还有陆逊那样打下以弱胜强名战的先人,族里不至于没有擅长军事的人才吧。”

姜尚一条条为她解释:“南朝劲旅,以江北淮南为先,尚气力,多勇悍。三吴冠带风流之地,多年未肇兵祸,士众知兵习战,不是一朝一夕能达到的。”

“至于陆、顾……你既然知道这两家积极仕宦,便该知道两人善于进取的人才都在建康出仕,留于族中的多是守成之辈,倘若无人领导,仅仅能够自保罢了。而庾冰在郡仅一年,除了外戚身份无所倚仗,还要征调吴地的民力物力,陆、顾那样的豪族如何肯跟他齐心协力,听他调遣。”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