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额改不了,比又比不过。
强行将杨小峰塞入自己的课题组,他担心会给人留下把柄。
要知道,当年他评选杰青的时候,可是动了不少人的蛋糕,这些人可都眼巴巴盯着他呢,一旦被抓住把柄,后果不堪设想。
两人商量之后,便制定了一个计划。
让杨小峰先随便挑选一个导师,只要能进入西京大学,自己就有一百种方法把他调到自己的课题组。
毕竟,以他在西大的威望,就连王校长都得客客气气的。
事成之后,一个是初试390分、专业第一的大侄子,一个是专业第二、却手握一篇国内核心论文的张玉溪……
谁说鱼与熊掌不可兼得?
对此,杨小峰自然不会违背大伯的决定,甚至为了保险起见,他还专门挑选了一个根本不会有人报的导师——王大龙!
然而所有人都没有想到,这个精巧周密的计划,居然会因为一个半路杀出的黑马而宣告失败!
他到现在也没有想明白。
一个小小的本科生,怎么会手握一篇影响因子6。5的SCI二区论文?!!
他到底是怎么做到的!
那可是二区啊,远不是四区那些‘水’论文可以相比的!
本着质疑的心态,他第一时间就审阅了江离的论文。
然后,他就震惊了!
和弟弟杨大海这个水货教授不同,他被誉为国内物理界院士之下第一人,论学术实力,他完全配得上杰青的头衔。
杨大海看不懂的论文,他却能看懂!
事实上,他在几年前就提出了将核电池的能量转化机制从辐致伏特转向辐致光伏的想法,但却并未掀起多大的水花。
原因也很简单。
他只是提出了思路,却并未拿出任何具有说服力的理论模型。
要知道,更改能量转化机制,无异于将大厦的根基挖倒重建,你特么连个具体方案都拿不出来,让大家如何信你?
反观江离。
不仅想到了他想到的,甚至还将两者完美的结合了起来。
最重要的是,人家拿出了令院士都拍案叫绝的数学模型!
杨大山心里这个气啊。
他甚至有一股‘自己被摘桃子’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