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匡胤冷笑,“真不愧是宋徽宗的儿子,父子俩一脉相承的没用。之前张觉的事还没给够他们教训是吧?这时还这样对将领?”
“没那胆子就不要想出那个蠢办法,结果做了又不敢承担,又推将领出去,我赵家怎么尽出这样的蠢货?”
可不要说那个劫营是姚平仲或者李纲的主意,就算是他们的主意没宋钦宗拍板这事能成?
≈ap;ap;ap;
【消息一传出去,汴京的居民都怒了,他们强烈抗议,当时数百名太学生伏阙上书,指责奸臣投降误国,要求恢复李纲、种师道的官职,坚决抗战。声势太浩大,宋钦宗迫于无奈,只能先恢复李纲、种师道的官职,心里却暗戳戳的记了笔小账,就等着秋后算账。】
【李纲和种师道的官职恢复后抗金形势又高涨起来,金兵这边见汴京居民同仇敌忾,勤王之兵日益增多,他们也不敢孤军深入太久,就见好就收,也不等宋朝将金帛数凑足,就拿了现成的以及三镇割让的诏书匆匆退兵。】
宋哲宗感觉他又要吐血了,这个兔崽子居然真的割了三镇给金兵,他真是连国家和祖坟都不要了。
宋哲宗更恨了,他指着赵佶恨声道:“再给我打!狠狠的打。”
赵佶嗷嗷嗷的叫。
≈ap;ap;ap;
【退兵时,种师道见金兵兵少,又孤军深入,就劝宋钦宗以护送金兵出境为名,跟在金兵后边,等金兵渡河,等渡过一半时先将渡河的这一半干掉,接着再回来干掉剩下的另一半,这样分两次彻底干掉金国最精锐的东路军,从而削弱金国的军事力量。】
【这个计谋是挺好的,如果真按种师道的方法去做,可能宋朝后边不会走到那个地步,可惜宋朝跪的太久了,朝廷里贪生怕死的大臣也很多,他们哪里敢这么对他们的金爹?前脚种师道刚提出,后脚以吴敏、唐恪为首的投降派就跳出来反对,说种师道这样肯定会惹怒金人,到时候金朝又攻打宋朝怎么办?宋钦宗这个没种的一听赶紧拒绝了种师道的建议,勒令他不许妄动。】
【而吴敏和唐恪为了保护金兵,甚至还在黄河边上树立起了一排大旗,规定所有宋军都不得越过大旗追赶金兵,否则一概处死。种师道迫于宋钦宗的命令,只能眼睁睁的看着。】
【于是金兵在他们的保护下安然满载而归。】
【这么贴心和孝顺,我估计金朝那边要是知道都要感动的哭了,多好的儿子啊,多听话的狗啊,怎么能这么贴心和孝顺呢?】
金朝,天会而年(公元1126年)。
正渡过黄河的完颜宗望听天幕这么讥讽宋朝君臣,他哈哈哈的大笑起来,眼露鄙夷,“说的没错,可不就是狗吗?”
随他一起出征的金兵们也神情不屑,有个士兵指着河对岸,“看哪,宋朝的大臣还在那看着我们呢。”
“可惜说的晚了些,不然我刚才就让他们叫两声来听听,你说他们会叫吗?”
“肯定会,他们有那个胆子不叫吗?”
一群金兵笑起来,笑的东倒西歪,“宋朝这一群大臣,我们大金的狗。下回元帅要再带我们打宋朝,我一定要让他们叫两声听听。”
刚送完金兵的吴敏和唐恪正要回去时,就听到了天幕这么不客气的话,气的他们的脸都红了,又气又怒,两人的眼里也闪过怨恨,说谁狗呢?他们是为了国家着想,这个天幕知道什么?
≈ap;ap;ap;
【种师道没能杀得金朝精锐的部队,又亡羊补牢的向宋钦宗建议集合各路军队,沿黄河布防,分别驻扎在黄河两岸,严防金兵二次来攻,只要黄河边有驻兵,金朝就算想渡过黄河也没那么容易。这个建议是救命的策略,但是朝廷里投降的大臣们知道后又又又拒绝了,拒绝的理由是:万一金兵不来,这笔军费不就是浪费了吗?他们前边刚赔过那么一大笔款,现在当然是能省一点是一点了。】
【就无语的人不知道该怎么说,已经被金人渡过黄河一次打到都城下了,还不吸取教训?而且,为什么会赔那么一大笔款项他们心里没点数吗?李纲当时说了要去谈判,看看能不能砍下来一点,结果他们怕的跟什么似的,价都不砍的一口答应,怪谁呀?给钱时答应的那么爽快,等到国防了就抠抠索索的,连驻兵都不派,金朝不打你打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