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秋季里,只有边角处几个大大的麦秸垛。
麦秸是下雨天引火的好柴火,谁家需要就来抓一些用。
挨着晒谷场就是个小型砖窑,宁尚谦就是过来这边玩的,地面广跑的开,在这里看孩子很省心。
“爷爷!”下午宁洪强正带徒弟刘金生在大棚里拓砖坯。
“哦,小谦和小进啊!在一边看着玩,别靠太近碰着了!”
宁洪强嘱咐下就忙起来,这是个搭建的草棚,里面有一大堆活好的泥块,可塑性很好,钢叉下去就是一大块。
旁边的长木凳上是砖坯的模具盒子,木匠打的,有两个砖模的,也有三个砖模的,把泥块往模具里使劲一甩,再用木槌压紧实,然后拿起铁条弓,铁条沿着模具的上沿切过去,多余的泥块就去除了。
刘金生年轻力壮,脱坯的技术上已经极其熟练,“躲开点啊!”
然后把模具翻过来,口朝下猛地砸在地上一个木板上,提起木质模具,两块或者三块砖坯就成了。
力气大可以用三砖的模具,力气小就用两砖的。
“别碰啊!”这时侯的砖坯最怕触碰,需要砖坯阴干上两天,就可以拿到外面太阳下暴晒,晒干之后码成一垛,下雨的时侯便于盖上草苫子。
积攒够了一窑用量,就集中装窑,装窑的时侯,砖坯如何一层层摆放稳当,这也是门学问,摆记之后封窑,在下面点火。
爷爷讲最早是用木材烧,后来就改用煤炭烧。
但是这时侯的砖还属于低温砖,烧出来的都是青砖,也不如后来的红砖那么结实。
除了烧砖,爷爷还烧小瓦,也就是古老建筑屋顶的青瓦片,半圆形的瓦片一片片相连,在屋顶形成一条条下水沟。
让青瓦更复杂,把泥打成薄片,也需要借助圆形模具,并且用泥刀划开成两半。
后来的机器压制的大瓦片属于“洋瓦”,是舶来品。
爷爷有时侯还烧小型的瓦罐。
奶奶家的鸡蛋罐就是爷爷烧制的泥罐,很紧实耐用。
烧窑是个力气活,需要下苦力,爷爷那么多子女,没有一个跟着他学这个活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