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不知道是不是那盅参汤的原因,谢兰臣今晚格外热情,魏姝求饶了还不肯放过她,再加上后腰不小心又被印章硌到,魏姝不由越想越气,索性第二天一早便带上昭儿出宫,住到公主府去了。
*
次日,御书房中,照例又有人来劝谢兰臣收回成命。
这次,谢闵也加入了劝说的行列:“并不是属下们一定要阻拦小郡王登基,但至少也要让小郡王姓谢,让人知道他是谢家的子孙吧!”
谢闵此话一出,在场的人都愣了一下。如果是之前,他们肯定是坚持让谢兰臣登基的,便是立小郡王为太子,他们都想再劝谢兰臣想一想。但此刻他们竟然觉得,谢闵的提议也不错,反正怎么都比“魏昭”强。
他们甚至还自己安慰自己,小郡王有魏氏血脉,多少还能安抚前朝旧臣和遗民,也不是全无好处。
而且,之前他们什么话都说了,谢兰臣始终油盐不进,现在让一步也好,总不能一直这么僵持下去。
于是,很快其他人便也纷纷附和道:“谢闵说的有理,只要小郡王姓谢,我们便愿意让他登基……”
谢兰臣一直等到他们劝累了,才勉为其难地说道:“既然如此,那就让昭儿以‘谢昭’的名字登基吧。”
他又补充道:“昨晚崇宁公主也劝了我同样的话,今天一早她还搬出皇宫,称我如果不答应,她就不会再搬回来。既然你们都是同样的心思,我也就只有答应了。”
众人进宫的时候,确实听说了崇宁公主一早离宫的事,此刻并没有怀疑谢兰臣的话,只是意外魏姝竟然会劝谢兰臣。
众人对她的印象倒是一下子改善了许多。
不管魏姝是出于真心,还是惺惺作态,能为了劝说谢兰臣搬出宫,至少说明她是个有分寸的人。
有分寸,等将来做了太后,才不会因为自己姓魏而做出糊涂事……
至此,众人意见终于达成一致,又敲定了登基的日子,随后广告天下。
得知昭儿登基的姓名换成了“谢昭”,宗亲和忠志之士们倒是也接受良好。一开始他们就没觉得“魏昭”能成,新帝能有一半的魏氏血脉,已经是庆幸了。
倒是罗正有次抱怨了一句,恰好又被魏姝的舅舅吕昉听到,当即指着他的鼻子骂道:“之前先帝要为小郡王赐姓魏,你们内阁百般阻挠,尤其是你,为了劝阻先帝,恨不得当场触柱,这时候又可惜小郡王不能姓魏,可要些脸吧!”
罗正被骂得脸色涨红,悻悻不敢再提。
在昭儿登基前,被圈禁的魏氏宗亲也终于重获自由,虽然都被褫夺了爵位,但除封地外,其他资产并不收回。虽成了庶人,好歹有之前的资产傍身,俭省一些,至少也能衣食无忧。
谢兰臣也没忘了告诉他们,他们能有如此优待,而不是被流放,全赖魏姝求情,若是有人还不知感恩,城墙上那颗还没摘下来的人头,可还等着人作伴呢。
不管是出于畏惧,还是真的感激,此后魏氏族人再也没有说过魏姝一句不好。
又过了一旬,昭儿正式登基,同时册立魏姝为皇太后,谢兰臣为摄政王。随后又论功行赏,册封了西北将领以及谢家人。
待登基大典结束,新上任的小皇帝,已经被累成了软趴趴的一团,一回到寝宫便扑倒在龙**,像个任人搓扁揉圆的小团子,任由宫人们为他脱衣换衣,摆弄手脚,直到拾掇停当,他才捞过一旁的“过来”,抱进怀里,对着它深深叹了口气:“皇帝好累呀。”
“这么累,可以每天多吃一……两勺崖蜜吗?”
其实,他只要多吃一勺就够了。但是爹爹说过,如果一个请求,不容易被人答应,那就先提一个更大的请求,这样正常请求被答应的可能,就会大上许多……
可是,两勺崖蜜算不算“大请求”呢?要不还是说三勺好了……
昭儿一边想着,一边抱着“过来”沉沉睡了过去。
另一边,被昭儿念到的爹爹,正在亲自为魏姝更衣。
华丽繁复的凤袍落下,露出半个如玉的肩头,谢兰臣在上轻轻落下一吻道:“今后,还望太后能多垂怜臣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