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旬老农神秘兮兮地说道:
“依我说呀,这肯定是个大吉大利的好兆头啊-咋说哩,一来这雨下得这及时,又下得这金贵,这不是好兆头是啥子
其他农夫频频点头称是
世上的事就是这么奇怪。
有人笑就有人哭,有人得意就有人失意
对于卫国公子卫鞅来说,今天却是一个倒霉透顶的坏日子。
因为他刚刚承受了一场五雷轰顶似的重大打击--原本各方面都很优异的他,竟然毫无道理地落选了!
尽管在他所处的那个时代还没有开启科举制度,卫鞅虽然也不等通于后世考状元金榜无名的落第秀才,但,此时此刻卫鞅的沉重苦闷心情,丝毫不亚于那些学富五车十年寒窗苦读,身怀报国大志,到头来却是一场空。
而这一切,却并不是因为自已不够优秀而是因为自已的出身卑微。
卫鞅虽是卫国国君的儿子,尽管他才能出众,甚至可以说是出类拔萃。但可惜在那个注重门第讲究长幼有序的时代,他身上的这些长项却丝毫无助于处于竞争涡流之中的他入围--只因为他不是卫国国君嫡子
别看通样都是卫国国君的亲生儿子,但是却存在着天壤之别--皇后生的儿子是嫡子,拥有天然绝对的王位继承特权。而后妃生的儿子称之为庶子,与嫡子虽说是名义上的亲兄弟,但是却没有嫡子所拥有的王位继承特权。
中国古代从周开始确立嫡长子继承制就是说,只有国君的嫡长子才有唯一资格继承国君大统,庶子就算比嫡长子早出生几年也是无缘觊觎王位的。需注意的是,嫡长子,是说正妻的第一个儿子,就算庶长子比嫡子大许多岁,这个嫡子也还是嫡长子。
按照周礼,对于嫡长子来说,其他的嫡子也算是庶子。所以通常都是认为,皇后生的都是嫡子,妃子生的是庶子,子拥有天然的继承权优势。
很不幸,卫鞅正属于这样的尴尬情况一-他只是庶子身份。
让万人之上的一国国君,是多少人可望而不可即的事,但是,却并不是每一个人都可以胜任一国之君的艰巨使命角色的。要知道,治理一个国家,驾驭天下黎庶臣民,需要国君拥有超越众人的非凡智慧,和雷霆万钧的独特治国手段。
卫鞅稀罕的并不是国君高高在上唯我独尊的荣耀光环,他需要的是得到一个充分展示自我才智,谱写自已人生价值的历史大舞台
作为封建王朝的一份子,卫鞅比谁都更清楚,身处战国纷争诸侯称霸的历史时代,弱肉强食就是战国时代的残酷的生存淘汰法则!
出身王室贵胄的卫鞅,耳闻目睹了卫国日渐衰落的残酷现实,也见证了身为卫国国君的父王安于现状碌碌无为的落寞与无奈身为卫国王室一员的他,实在不甘心自已的家国即将成为列强砧板上的口中食。
卫鞅自幼喜好研读法家及刑名学说,自信自已能够担当的起挽救日渐衰落的祖国的艰巨历史重任!他不止一次想,如果自已能够荣登大宝,成为左右卫国命运的主宰者那就有机会大显身手,就可以毫无顾忌地实施自已的兴家安邦富国强兵之道!就有可能改变卫国濒临被列强蚕食的被动命运。
但是残酷的现实却是这样地强差人意,让人无奈!
为什么就因为自已不是嫡子身份,导致彻底失去了公平竞争的资格!自已纵有天大的才能也无从施展啊!
他在内心呐喊-
这不公平!这绝对不公平!
然而,这一切似乎都是命中早就注定的结局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