倚天中文网

倚天中文网>80后回忆小视频 > 第61章 米泡儿(第1页)

第61章 米泡儿(第1页)

米泡儿也是儿时重要的回忆之一。有几种小吃都叫米泡儿,因为主要部分都是大米制作出来的零食,在90年代末期之前都比较兴盛,因为那个时候物质还相对匮乏,没有多少零食可以吃。

回忆的主要就是这两种米泡儿,为了好区分,滚筒的米泡儿就称落口消或者米炮筒儿,各地有十几种叫法。

重点回忆炸米泡儿,那个比米筒儿营养也更有技术性,边回忆小时候的事,顺便在网上找些资料,科普一下制作流程。

先问问,你们那,管这个叫什么?这东西,在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叫法,光湖南和湖北就好多种,比如:落口消(落果消、萝卜消)、泡果、炮筒、米抛、泡杆、康乐果、麻杆儿、米花筒、江米棍、膨化棒、空心棒、米花棒、米棍……

那时候,炸落口消的大叔们开着拖拉机或者板车来到村里,孩子们一看见就会以最快的速度冲回家,装米拿糖拿最大的袋子去炸落口消。现在也有,不过吃的人不多了,吃不到小时候的味道了。米筒儿很轻,一升米就可以炸几大蛇皮袋米筒儿,够吃几个月了。

米炮筒儿出机器的时候是一个长滚筒的样子,中间有个手指头大小的空间,可以套在手指上吃,炸米筒儿的老师傅是用手一段段的折断放进准备好的袋子里,折成筷子长的长条然后装满一个个口袋。

刚出机器的米筒儿一口咬下去,很脆,还冒着热气,咕吱咕吱嚼起来,透着一股淡淡的米香。吃落口消的乐趣大概是一半在吃,一半在玩。套在手指上,边写作业边吃,心满意足。那时候的米泡儿只有两种颜色就是黄色和白色,白色居多,大米的颜色为主,不像现在出来的都是五颜六色的米泡儿。

炸米泡筒师傅将搅拌均匀的两掺的原料倒入机器的进口,需要根据出口的大小来决定倒原料的快慢,手还要不停的转动出口的螺丝,以免原料太多使得拖拉机带不起来师傅一直在看着出口的地方,生怕一个不好将拖拉机给噎着了,那样拖拉机就会直接灭火,还需要重新开始,比较麻烦,米炮筒已经出来了,阿姨带着手套拎着米筒一点一点的截成短一些的米筒,放入塑料袋里晾晾就可以了,截米筒的时候要特别小心,从筒中间冒出来的白烟温度特别高,一不小心就会被烫伤。

截好的米筒,一个个的看着很好看的样子,应该是酥脆的,米炮筒,现在还有多少人记得这款传统的美味零食,它曾是80后90后童年最受追捧的零食。曾经遍布大街小巷随处可见,深受小孩子喜爱,因此在不同的地方它就会有不同的名字,有的地方管它叫“炮筒”,而有的地方把它叫做“爆米棒”。

米炮筒,外观呈圆筒形状,长长的,虽然说不上苗条,但称得上是笔直的身高,不管里外,它的颜色都是白色的,不过它的里面是空心的。它制作的原料是非常的简单只有一种,那就是米。不管是什么米,只要白色的米,它都可以通过机器简单的做出来,就跟现在的爆米花差不多。不知道大家现在是否能回忆得起它的味道。

记得小时候,只要村里头来了米炮筒的师傅,听见他叫卖的呐喊声,就会喜出望外,纷纷到自家的米缸里,套上袋子装上米,然后急不可耐地跑去叫米炮筒的赶紧打出来。不管家里有小孩的没小孩的都喜欢吃米炮筒,因为它真的很好吃。在那个年代没有东西吃的年代确实是难得的美味佳肴。

米炮筒就是把白色的米放进吹碾机的一个漏斗里,通过发动机器将米碾碎进行加工,然后从一个小孔生产出又长又圆的,类似一根棍子,接着再一节一节的把它折断放进一个大的透明塑料袋里。非常纯天然的零食,原汁原味无任何添加剂,只要有米的味道,无甜度。

如果有喜欢吃甜的,可以自己选择在生产的过程中,把糖放进去增加口感的甜度。在刚刚生产出来的时候,米炮筒的表面是有余热的,有的人就非常的好这一口。不过它表面温度降下来非常的快,不过一会,就没有了余热。但是它不能过久的暴露在空气下,需要把袋子装起来把口封住,等到需要吃的时候再打开。

以前的米炮筒非常单一,只有一种口味一个颜色,即使是这样,也丝毫不影响它在小孩子心目中的江湖地位,因为真正好吃的东西是永远是不会被人嫌弃的。

米炮筒吃起来非常的爽口,越吃越上瘾。每吃一根都嘎巴嘎巴地响,根根酥脆,入口难忘,关键细腻不粘牙,鲜香爽口,一口劲爆,好吃不怕胖。而且吃得最快乐的方式,就是把米炮筒用手指一根根的放进去,然后再一根一口地咬下去。虽然看起来很傻,但是吃得很开心。

而如今,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它似乎已“隐退江湖”,想要和以前一样在大街小巷看见它,但它的身影却寥寥无几,想要再次吃到它就没有那么容易了,因为能坚持把它传承下来的人并不多。

值得庆幸的是现在依然有人在生产它,只不过很少很少了。而且它不再是单一的口味,单一的颜色,它有了多种的口味和颜色。有玉米味的、黑米味的,大米味的,每一种味道吃起来都不一样。

但还是童年的味道,一口咬下去,根根都香、脆、酥,让味蕾爆裂,原汁原味,满满的回忆感,如果有很多人围在一起吃的话,就会嘎巴嘎巴的响个不停,就好像一首音乐的交响曲,让你不住笑出声来。

还有种米泡儿,可能也叫炒米,也是大米制作出来的产品,把米粒变大了十几倍的产品。米泡儿的正确吃法是,抓一大把,往嘴里一塞,完了两手一拍,先干点儿别的事儿,等待嘴里的食物下咽。

崩米泡儿,你可能没见过,但一定听过它发出的声音,巨大一声“嘭”,太有魔力了,小伙伴们一边捂住耳朵,一边往跟前凑。崩米泡儿就像放炮仗一样,大米在铁罐子里炒热后,突然一声惊雷,米泡儿瞬间就炸好了,可以装袋,外国人都有引进到他们的国家,这种大米泡儿还可以用麦芽糖制成糖酥,存放制作好的糖酥,可以和麦芽糖制作的糖酥混合装在袋子里,反正小学四年级的时候,小米云吃撑了,吃到到阑尾炎的地步,那个时代物质太匮乏了,不要钱的东西,使命吃。

米泡儿是湖北方言,在北方叫爆米花。但是在湖北爆米花是指玉米炸出来的膨化食品,而米泡儿是糯米炸出来的,湖南和湖北两地土话叫阴米,学名叫糯米。

在八九十年代常常会在大街小巷看到炸米泡的老人。孩子们看到这样的老人就会兴奋的跑回家用杯子或碗装满糯米送下来。

炸米泡的老人将米装进椭圆型的闷罐子里,用力将罐子盖扭紧,一手拉风箱,一手转动炉子上的罐子。两手同时动作,但力度和方向却不同,显然需要很好的协调性,但对于炸米泡的来说,看上去是小菜一碟。因为每到这时,他往往忙里偷闲,从风箱拉柄上腾出左手来,把夹在耳朵根处的那根香烟塞进嘴里,用火钳从炉子里夹出一块通红的炭来,将烟点着,美美地吸进一大口。然后,就这么左手拉风箱,右手悠悠然地转动炉子上的闷罐子,通红的炭火映着炸米泡人黢黑的脸,敷在黢黑上的红就成了一层暗红,缭绕着烟雾的红黑的脸上,挂着一层满足与安详。

一根烟吸到烟屁股了,时间到了,炸米泡的噗地吐了出来,如放爆竹一般,腾地站起,眼里放出光来,在炉子上提起那似乎烧得通红的闷罐子,将罐口对着事先准备好的布袋,吼一声“响了”,所有的孩子都捂上耳朵跑开。脚一蹬,手一掰,轰然声里,锁在闷罐子里的那点粮食,瞬间化成了偌大一堆米泡!

那个时候家里来了客人,就用米泡泡上水,加一点白糖或者蜂蜜做成米泡茶,就是待客的好东西。农忙时节顾不上做饭,泡热水也能当饭吃,可以饱腹。

在炒米泡的过程,把炒物倒进炒锅后,一手拉风箱,一手摇炒锅,大约三、五分钟,一锅“米泡”炒好了,一手摁住炒锅,一手用袋子准备接住炒好的“米泡”,拿了一个板手类的物件,高喊一声:“米泡响了”!猛地打开处于高压状态下的炒锅,随着“嗵”地一声炸响,“米泡”被气浪推涌着往布袋里边钻。趁着热乎劲,顺着布袋,把炒好的“米泡”抖落归置好,倒在盛放“米泡”的容器里,然后倒给前来“炒米泡”的小孩(“炸米泡”通常是小孩干的活计),小孩端着炒好的“米泡”嘻笑着回家。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