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日之战波兰翼骑兵以及过半步兵已经跨越冰封河面,他们与奥斯曼大军展开一场混战。而作为协助作战的匈牙利王国的军队架势摆得挺足,却一直在战场处于观望状态,这其中原因极为复杂。波兰国王杨索别斯基上次在维也纳打败奥斯曼人入侵,本来是欧洲信仰天主教国家值得共同庆贺的大事,毕竟天主教国家的军队击败了绿教的入侵。然而,胜利后的波兰国王杨索别斯基向教廷提出了非分请求,他逼迫教廷承认波兰在维也纳的征税权。教廷不是傻子,波兰国王杨索别斯基这哪里是要征税权,明明是想要赖在维也纳将这里变成波兰领地。关键是波兰国王杨索别斯基这个吃相太过难看,以至于教廷和大多数欧洲国家都对其霸道行为深恶痛绝。或许是波兰精英阶层长久以来都缺乏政治远见,他们往往只看重眼前利益而对当前的世界格局没有足够的认知。在帝国与奥斯曼帝国战争中取得战略优势时,波兰国王杨索别斯基想长期占领维也纳的举动自然不被教廷和欧洲大多数国家所容忍。
稍有远见的欧洲统治阶层和贵族们都看到,奥斯曼帝国在帝国的打击下已然呈现没落,波兰大军主动进攻奥斯曼控制的欧洲地区,杨索别斯基有扩张领土的嫌疑。为此,与波兰相邻的大多数国家以各种借口不参与这场瓜分领土的盛宴,幕后就有教廷派出使者从中阻拦。而教廷之所以这样做,就是与帝国皇帝张平安达成了黑幕交易。不知道怎么回事,帝国皇帝张平安好像对波兰这个国家异常反感,他派希腊人游说教廷想办法拖垮波兰人。帝国皇帝张平安削弱波兰的政治诉求与教廷利益一致,波兰和匈牙利组成联军中,匈牙利国王利波特是个虔诚的天主教徒,他的这个弱点很容易成为教廷策反之人。匈牙利国王利波特跟随波兰国王杨索别斯基出征,其最初目的无外乎痛打落水狗顺道捡一些现成的便宜,从利波特内心来讲并不愿意自己国家的军力在战争受损过大。代日决战前数天,教廷派遣使者找到利波特,拿出教皇的亲笔书信希望他在战场上出卖杨索别斯基。
西方人与东方人文化上存在差异,东方文化为外姓兄弟两肋插刀被称为讲义气而流芳百世。西方文化讲究交易,只要不是至亲之人,在有共同利益的前提下其他人是可以被出卖。教廷在欧洲人心目中地位超然,信教之人大多数会遵从教皇的指示,匈牙利国王利波特正好属于这类人。教皇给出的承诺令利波特心动,在风险小利益大的情况下,匈牙利国王利波特选择接受教皇的劝说。既然是打仗样子还是要摆足,当波兰主力大军全部投入正面战场之际,负责大军右翼的匈牙利大军也有了动作。只见国王利波特派出传令骑兵手持传令方旗,引导后方步兵方阵向前移动。波兰国王杨索别斯基多次派人催促匈牙利大军出击,他也想减轻正面战场波兰主力的压力。虽然匈牙利步兵行动相对缓慢,至少匈牙利人开始出击,波兰国王杨索别斯基看到这种情况后将河西岸后备生力军投入正面战场。然而。匈牙利步兵军阵走了一个极为奇怪的进攻路线,他们似乎想尽可能地接近奥斯曼军阵左翼边缘地带。
这个反常现象并未引起波兰国王杨索别斯基的怀疑,毕竟匈牙利最为精锐的重甲骑兵还在联军右翼与奥斯曼左翼大军对持,匈牙利人拿骑兵监视奥斯曼步兵杨索别斯基很是放心。波兰进攻的号角再次回荡于战场上空,整理好队形的翼骑兵高喊着平放骑矛向奥斯曼军阵冲去。奥斯曼步兵军阵面对强敌毫不示弱,他们用火枪和箭矢阻击波兰翼骑兵的速度。现实很残酷,奥斯曼人火枪射速太慢,并不能完全将波兰翼骑兵阻挡在军阵前。战马撞击人体发出的闷响此起彼伏,金石交错声不绝于耳,双方士兵呐喊着使用手中武器与敌拼死搏杀。一时间“嗡嗡”的嘈杂声布满战场上空,几乎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即将突破奥斯曼步兵军阵的翼骑兵身上。眼看着胜利曙光降临在自己一方,波兰国王杨索别斯基动用了左翼三千翼骑兵。这支翼骑兵本来是为了固守联军相对薄弱的左翼,杨索别斯基动用这最后的预备队就是为了完成对奥斯曼人致命一击。位于小山上观战的杨索别斯基,他的目光紧紧盯住中部战场,嘴里高声赞扬上帝保佑指引波兰大军打败异教徒。就在杨索别斯基向上帝高唱赞歌之际,他的上帝却在这关键时候给杨索别斯基开了个天大的玩笑。
只见匈牙利步兵大军在过河后并未与地交战,而是从奥斯曼左翼军阵边缘前方一里转向离开战场。这一变故最先被奥斯曼统帅易卜拉欣察觉,他所担心的左翼开战以来一直都没有动静。特别是匈牙利步兵越过冰封河面,易卜拉欣的心立刻被纠在一起。奥斯曼统帅易卜拉欣看到匈牙利重甲骑兵不是冲锋,而是向西南缓缓移动战场。尽管易卜拉欣有些疑惑,他于是将关注的目光盯在了匈牙利重甲骑兵阵位。随着波兰翼骑兵一次次冲击奥斯曼步兵军阵,由老兵组成的奥斯曼中部阵线渐渐露出破绽。身为奥斯曼统帅的易卜拉欣面对危局镇定如常,他在进行一场关乎全局的大赌博。老于战事的易卜拉欣虽然不清楚匈牙利人除了什么幺蛾子,他猜测波匈联军内部出现了未知原因的分裂。当匈牙利重甲骑兵也开始转向西南去追寻步兵的脚步,奥斯曼统帅易卜拉欣终于可以断定波兰人被他们的盟友出卖了。
特别是波兰统帅已经将其左翼的翼骑兵投入战场,波兰后方只剩下一些行动缓慢的步兵。既然要赌就赌一把大的,易卜拉欣下令后方枕戈待旦的奥斯曼骑兵投入战争,并下令骑兵从左路切向波兰军阵后方。不仅如此,奥斯曼统帅易卜拉欣还下令左翼步兵进行反击,他希望左翼步兵封闭整个战场,将波兰翼骑兵和过河数万步兵关在河东岸。战鼓如雷间夹杂着轰然不绝的马蹄声依旧没唤醒波兰统帅杨索别斯基胜利的美梦,他倒是看见了奥斯曼骑兵从后方丘陵蔓延而出。直到这个时候杨索别斯基还以为是自己中路作战方略见效,逼迫奥斯曼统帅动用最后骑兵去堵中部战场即将出现的战役缺口。在杨索别斯基身边不是没有人看到盟友匈牙利人的背叛,因为他们的国王一直都在用望眼镜观察战场,他们以为国王已经看到而出于稳定军心的目的没有吭声。这一无言的误会持续的时间相当长,直到奥斯曼骑兵大军即将穿越其左翼步兵军阵,才有一个参谋小心翼翼地向国王提醒。在旁人的提醒下,波兰国王杨索别斯基终于注意到盟友匈牙利人撤出战场,他被这个意外惊得目瞪口呆。
当杨索别斯基醒悟过来时,奥斯曼骑兵已经穿行于奥斯曼左翼步兵军阵过半。特别是奥斯曼左翼步兵反击甚为犀利,如林移动的长矛森林逼近了波兰大军的侧翼。本来波兰人用步兵与奥斯曼步兵进行长矛对刺将将能打一个平手,其依仗的就是奥斯曼摄于匈牙利大军没有出击不敢投入全部兵力。这下好了,缺少了匈牙利人的威慑,奥斯曼左翼步兵军阵在局部战场上就取得了兵力上的优势。也就短短半个时辰不到,波兰前线右翼就因为长矛手损失过大在对刺中渐渐不支。位于波兰右翼步兵军阵中部的火枪兵和弓箭手在长矛手失去生命或者受伤后顶了上去,他们有些捡起了战场上遗留的长矛,有些直接拔出战刀上前肉搏。由于自己一方长矛手死伤惨重,面对敌人海潮般刺来的长矛,波兰步兵本就不太厚实的军阵被逐步削弱变薄。处于战争前线官兵们的视线往往很狭窄,在生死攸关的战场他们只会注重眼前而不会去关注全局。数次冲击奥斯曼军阵的波兰翼骑兵就是如此,当熟悉的袍泽在自己眼前死伤倒下,他们一个个杀红了眼全然不顾侧面危险降临。
而指挥步军作战的军官看到自己一方危机也只能上报,他们只希望有权调度的统帅赶紧派兵对其进行支援。临时调派军力需要时间,更是对一方统帅把控战机能力的考验。波兰统帅杨索别斯基不是一个庸才,他只是太过于关注即将到来的突破而少于纵览全局。奥斯曼大军进行反扑时又没能及时调整部署,待杨索别斯基开始下达调兵军令之际手里却没有合适的反击部队。波兰军中最能打仗的翼骑兵全部投入中部战场,缺乏快速机动兵力的波兰国王杨索别斯基别无选择只能从左翼调步兵阻拦奥斯曼进攻骑兵。让行动缓慢的步兵去堵截奥斯曼快速冲锋的骑兵,是波兰国王杨索别斯基情急之下犯下的一个巨大错误。双方决战的代日战场非常开阔,杨索别斯基从左翼调派的步兵并不能迅速到达指定方向。或许是意识到自己的这个决策有些荒谬,杨索别斯基派出传令骑兵前往中部战场,他想要将还在进攻中的一部分翼骑兵回调,以解其燃眉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