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那起伏不定的丘陵之间,如星罗棋布,散落着不知多少的村子。
鲁国是孔子的故乡,昨日经过的鲁县便是后世之曲阜,自春秋战国以今,郡内颇是出了不少大儒,堪称儒学昌盛,其境内的各个村子,多置的有村塾小学。
若放在往昔太平之时,值此农闲深冬之际,正是这些村塾开学上课的日子,则若有路人过境,凡其经过之乡里,少不得大多会听到郎朗的读书之声,然而於下,曹幹三人所经过之村子,泰半已是人烟凋零,村外的田地不少荒芜,却又哪里还有闻到什么读书的声音?
行到下午,路上遇到了一股流民。
这股流民人数不多,三四十人,有老有弱。
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曹幹带着郭赦之、丁狗,及时地提前远远避开了他们。
曹幹瞧见,这股流民注意到了他们三人,亦是相当警觉的模样,不断地招望着他们三人的动静,只到双方远远的错开才算罢了。
一句诗浮上心头,“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这诗形容的虽是后世唐代大举征兵时的情形,可用来形容当下,却似亦合适。行人皆带兵器,彼此警惕,真是乱世景象!
按时下律法,百姓出门,是需要有当地县寺开具的证明的。“十里一亭”,沿途的亭舍负责治安,有审查证明之权,对过路的行人,常会进行盘查。鲁国境内比周围的几个郡算是好点,没有大股的贼寇、起事的百姓,官道上的亭舍大部分尚能保持运转。
曹幹三人身上自是没有什么证明文书的,遇到亭舍的时候,三人也是提早避开,抄小路绕过。
一路行来,虽有波折,大体上倒也称得上顺利。
到了晚上,找了处丘陵避风之所,将就着睡了一夜。
次日一早,继续动身。
又行到入暮时分,前头遥见一座县城。
东海郡西南部分的那几个县,即力子都帐下人马现下所在之处,建阳、阴平等地,是后世的枣庄地界。曹幹前世时,没有去过枣庄,但在他动身之前,高长已经对他说过去建阳、阴平的路怎么走。从鲁县出来,东南而行,碰到的第一座县城,是东海郡与鲁国接壤的合乡县,过了合乡,再往南行,是昌虑县、新阳县,再往南,就是建阳县了。
曹幹止下脚来,手搭凉棚,挡住飞扬的细雪,往前边那昏暗的暮色下的县城处看了会儿,与丁狗和郭赦之说道:“前头那个县城,应当就是合乡县了。咱们已入东海郡界!”
郭赦之擦了把额头上的汗,也往那县城处眺了几眼,说道:“已到东海了么?”
丁狗问道:“小郎,接下来咱往哪走?”
曹幹说道:“力子都部现主要在建阳、阴平一带,建阳、阴平在合乡的南边。咱们绕过合乡县城,再往南走。”
郭赦之、丁狗两人都无异议。
三人便按曹幹的话,趁着暮色深沉,绕过了合乡县城。
绕过后,三人继续往南走了一段,走到入夜,仍是寻了块丘陵旁边的洼地,休息一晚。
次日接着启程。
再往南走,就不像从鲁县县城到合乡县城这样,中间隔了一百多里地没有县城了,——其实也不是中间没有县城,只是两座县城中间的县城都在偏西或更东的位置,所以曹幹三人未有经过,但不管怎么说,自合乡再往南,县城的数量明显密集起来。
合乡往南,不过三四十里,就是昌虑县的县城。
昌虑县的县城再往东南,距离更近,只有一二十里之隔,即是新阳县的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