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修也是这么觉得的。
若是米行,大批量的购买,再如何讲价其实也有限,但如果换个思路,不是米行,而是酒行呢?
杨修对酒的了解也不算太少。
魏晋时期的好酒风尚,在汉末已经表现出几分苗头来了。
去年的收成不好,在洛阳城中还一度造成了酒价的高昂,杨修都看在眼里。
对于寻常人来说的醇酒佳酿,以他的家世条件,也并不会接触不到。
再加之他自小阅书丰富,还记得自己此前在汉书中看到过的记载,也即是在食货志的部分中的那句话,“米二斛、麦一斛,能成酒六斛六斗。”
以米麦做酒,是两倍多的回报率。
再加上酒价高于米价,这酿酒行业的暴利实在不难理解。
杨修从祖父这里听闻过一些东西,比如说昔日孝武皇帝时候,正因为这个行业的利润过高,在御史大夫桑弘羊的建议下实行了“榷酒酤”,也就是和盐铁行业一样,对酒也实行专卖,但因为此事涉及到了太多上层阶级的利益,所以也只是实行了十七年就废止了。
但废止归废止,对酒业征收的税赋却也自此又有了明确的规定。
在这样的情况下,若要确保酿酒行业还能保持足够的收益,自然要在所用的原料价格上下功夫。
所以也正如乔琰所想的一样,杨修打的就是利用别人的采购渠道的路数。
倘若可行的话,直接购买酒坊的粮食囤货,也未尝不是一种法子。
但是要如何让对方肯出售呢?
杨修在车上想的就是这个问题。
这种社会实际问题,或者说是在打交道层面上的问题,无疑是有点难他。
乔琰听到杨修嘀咕着那个“酒”字,大概能想到他的思路和他纠结的地方,“我估计他的思路没问题,但是……”
“他缺了跟对方谈条件的筹码。”
一旁的陆苑接话道,“他大约也不想拿出自己弘农杨氏的身份,来达成这个目的,但是这样一来,商人重利益,又哪里会让他如此轻易得手。”
“是这么个道理,至于筹码的话,”乔琰琢磨起了她之前阅览过的典籍,“或许我还有那么一个。”
“让杨修来见我。”
对于自己想到的计划还未开始实施,就因为缺乏了其中一个必要条件,而不得不在乔琰面前坦诚承认自己还差了些准备,杨修简直郁闷得无以复加。
但在听到乔琰肯定了他的思路也不是一般人能想得到后,他又不免露出了几分喜色。
只是一见乔琰朝着他看过来,他又下意识地肃起了面容。
乔琰:“一个还没法实行的计划有什么好得意的?”
杨修死鸭子嘴硬回道:“我在京中见过的美酒不胜其数,若是入了酒坊,自然也能品鉴出其中的弊病来……”
“可是,能买得起你所说的酒的人又有几个?”
乔琰一句话将杨修给说闭嘴了。
事实上酒在如今也绝对是个奢侈品,升斗小民能得浊酒过个嘴瘾都已经是很了不得的事情了,又哪里会奢求杨修所见的那些个千金美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