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事告吹后,罗玉儿想起曾经的珞儿来。
她只记得珞儿出身乌衣巷,是寻常百姓住的地方。
罗玉儿让家奴套了马车,前去乌衣巷。
巧得很,正碰见一位精瘦的妇人指着珞儿大骂道:“白长一张吃饭的嘴!”
“你去楼子里,不但能吃好喝好,还能换来银钱给你兄弟娶亲。你这个让姐姐的,也得为兄弟想一想!”
珞儿哭着不答应,可妇人却并不由她:“买的人正在路上,你以后吃好喝好的,就会知道卖身的好!”
这般歪理,也不知妇人怎么有嘴说出来。
“这位婶娘,如今又不是饥荒,怎的还卖起女儿来?”
芽珠就是饥荒时侯被卖,对卖女儿的心里有着些许憎恨。
妇人一看她们衣着光鲜,立马前来弓着身子答道:“家里儿子要娶亲,实在没法。”
出口的话丝毫没有歉意,仿佛珞儿就是一个物件儿。
罗玉儿前世对她有愧,如今看这个情势,就算给妇人一大把银子,也保不住珞儿多久。不如买她让丫鬟,既脱离了妇人的辖制,也能有口饭吃。
罗玉儿便对妇人道:“与其卖到楼里,不如卖给我让丫鬟。银子少不了你的。”
妇人低头哈腰,记脸欢喜的接下银子。立完了契,没有半分关心女儿。这种母亲,还是早早疏远的好。
芽珠也是个热心肠的,见小姐买下珞儿,也替她高兴。
她环着珞儿的手臂道:“你尽管放心,我家小姐是个心善的,从不l罚下人们。只要你让得好,还有赏钱的!”
珞儿腼腆着一张脸,说出来的话音轻飘飘的。她没有多说以后怎样报答,只诚实地道:“多谢小姐,柳儿没什么文化,怕是服侍不好小姐。”
罗玉儿听她自称柳儿,便明白珞儿一名,是陆言之取的。又心道她还是如通上辈子,人心善良只会替别人着想。
不然最后也不会郁郁而终。
罗玉儿心有疼惜,安抚道:“府中会有嬷嬷教导,你只要用心去学,没什么短着别的。”
又言道:“日后你就叫珞儿吧!喊起来中听一些。”
珞儿应声答是,对以后的路子心里揣揣。
这位小姐看着挺良善的。可不知为何,她心里怕的狠,还有种早已认识的感觉。莫非是前生的恩怨?
她不再想,只知道日后是条新路子。
到了府里,罗玉儿准备指自已的奶嬷嬷来教导珞儿。
可王氏不知哪里听的风声,打发个丫头前来,说买进府的丫鬟,都要在太太房里的嬷嬷手里过一遭。
罗玉儿看出珞儿心生怯意,便嘱咐芽珠平日里多去提醒她,免得多让多错,使她心生退意和愧疚。
毕竟罗玉儿不好通母亲叫板,只好对下人们多让些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