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问题,斯皮尔伯格可以把《侏罗纪公园》的游戏版权授权给他们,并且一分钱不要。
为啥?
因为钱对于他来说,没有用,真正有用的,是索尼名下的哥伦比亚三星国际发行集团。
实际上,早在一九二零年时,好莱坞的八大公司就已经在全世界部署自己的海外发行机构了,但当时交通不便,信息传递不便,所以这些公司虽然搞了海外发行,但都没怎么当一回事,除了搜集当地的报刊影评、同期同业间的营业情况、观众的成分比重、社会舆论对影片的反应等诸多消息外,他们也没啥别的事情干。
直到八十年代,交通的便捷,电视让新闻走进千家万户,他们才开始真正重视海外发行。
但这个年头,他们的海外铺片速度,也没法和日后的全球同步上映相比。
至于海外发行公司?
多数都是亏本的。
像环球、派拉蒙和米高梅捣鼓的联合国际影业,在全球十六个国家设有办公室,与四十三个国家有授权合作,但那高昂的成本,也令他们坚持不下去。
而在米高梅连续亏损的情况下,他也只能退出……
至于迪士尼的博伟国际,人家三零年就建立了公司,至今只发行了七部作品。
华纳的国际发行部,自己只单独做了四部……
成本太贵了,根本负担不起。
他们更愿意把海外发行分给代理公司去做,也懒得自己跑。
太麻烦了。
但索尼在买了哥伦比亚影业和三星影业之后,情况就不一样了。
从九零年开始,他们就做了七部海外发行的电影,今年还要再做五部。
作为舶来户,他们很清楚,这玩意肯定得做,不然就会被好莱坞的其他巨头给联手卡死。
所以他们宁愿亏钱,也要养着海外发行的公司。
其原因,就是为了活着。
但实际上,他们也吃不消。
因为在互联网时代到来之前,全球发行一部电影,干事的人得破四位数。
如果不能源源不断的发行,那养着这些人,就是在白送钱。
而若是发行的电影票房暴死,那只会亏得更多。
这也是为啥很多二三线的影业公司宁愿被巨头卡死,也不愿意自己做发行的原因。
一是被巨头垄断了,做不起来,二是即便突破了巨头垄断,在没有源源不断的片源下,一年他们能够赔掉一个亿的现金流……
做发行容易,养发行难。
不然的话,环球、派拉蒙和米高梅就不会联合起来捣鼓国际发行公司了。
而前世的梦工厂其实是倒在了建立发行上,因为斯皮尔伯格的产片能力太恐怖了,所有巨头都知道,他若是做出了发行,那就没别人什么事了,尤其是在乔治-卢卡斯和史蒂夫-乔布斯等的就是斯皮尔伯格的发行公司的情况下,他们三个抱团玩,这世界上就没迪士尼了!
而当梦工厂、皮克斯、卢卡斯三家一合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