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的提议可谓是五花八门,甚至连乞活军、定难军、不死军、解烦军这些历史名词都出来了,让于寒见识了一把什么叫人才济济。
于寒最后取长补短,博采众家之长,取了个中规中矩的名字:辽南救国军,没人知道,于寒要救的可不是大清国。
将队伍名称宣布后,于寒马上命人赶作做出了旗帜,旗帜的图案很简单,黑底色,加上两柄交叉的滴血军刀,看起来杀气腾腾,令人望而生畏,于寒就要的这种效果。
不得不说,军旗一打出来,顿时起了极大的凝聚力,从此没有人再将自己当成草寇了。
于寒趁热打铁,宣布了辽南救国军的宗旨:抗击敌虏、救亡图存。并承诺,终有一天,让耕者有其田、居者有其屋,人人平等,生命、财产都受到辽南救国军的保护。
别的不说,在后岭山营地,于寒已经做到了这一点,所有都人觉得,现在的日子虽然单调了一些,但比以前要好得多,不用缴纳沉重的税赋,不用担心官吏的压榨、乱兵的滋扰、土匪的劫掠,以及敌寇的血腥屠戮。
对于救亡图存之类的,大多人没那么高的觉悟,但耕者有其田、居者有其屋,人人平等这些话可就说到了他们的心坎里。
限于眼界,大多数人目前可能没什么立场,但关乎自身利益的事情可敏感的很,谁能让他们过上好日子,他们就跟谁干。
一算日子,到了2月19日,要是没有于寒的干预,这天正是山地元治带着师团本部和第一旅团、野炮第一联队抵达盖平的时间,但后者已被于寒消灭一空,大部分连尸首都没了。
清军于三天前,也就是2月16日发动了对海城的第三次反攻,虽然没有攻克,但战后李光久老湘军占了二台子,徐帮道拱卫军驻扎在柳公屯,黑龙江将军依克唐阿的骑兵占据了安村堡子、大富屯一带,距海城均数里,继续对守城日军取包围之势。
因为佐藤正大佐率第六联队第二大队和第十八联队第三大队由海城南下援盖,导致海城兵力不足(历史上因为第二旅团抵达盖平,佐藤正又率两个大队返回海城,刚好赶上了清军第二次反攻海城),虽然战事发展到目前还和原历史一模一样但清军继续推进的话就难说了。
但第二旅团还没赶到,一时间,佐藤正有些进退两难,但没有上司的命令,他也不敢擅自返回,否则大平山丢了,辽南和辽东可就彻底分割开来,只能各自为战。
辽东虽然有两个师团的兵力(桂太郎的第三师团和奥保巩的第五师团),但分驻在许多城镇,目前能腾出来的兵力并不多,辽南只有一个师团,其中的第一旅团也分驻多地,第二旅团倒是完全处于机动状态,但却迟迟不到。
可以说,由于于寒的影响,辽东之战进入了一个微妙的状态,胜利的天平向清军倾斜了不少,但无论是领兵的将领还是督战的钦差、帮办都没意料到这一点。
于寒也明白这些,但他不但要防着倭军,对清军也心怀戒备之心,联合洋人夹击国人的事情,清廷又不是没干过,所以他不想过早地暴露救国军的存在。
既然清军和倭军在前方鏖战,于寒干脆带着一营和段玉柱的守备连,又分别带了侦查排的一个班、机枪排、炮排的两个班再次前往旅顺口,经过一天激战,将驻军再次清扫一空。
由于事先打掉了对方的重火力,这次伤亡很小,更重要的是,让部下都明白了行军及战斗的要点,守备连从头到尾都再观战,于寒瓤他们来的目的是熟悉一下敌我双方的战斗风格,万一营地遇袭,他们也清楚倭军进攻的三板斧。
将倭军步兵清扫一空后,于寒又带人袭击了旅顺口几个炮台,由于岸防炮太过笨重,转角又有限,在迫击炮的轰击下成了活靶子,被各个击破,岸防炮和大口径炮弹也成了辽南救国军的战利品。
返回营地休息了一天后,于寒又带着二营以及大部分机枪兵、炮兵、侦查兵再次袭击大连湾,大连湾的守备中队在绝对火力压制下毫无还手之力,不到半天便全军覆没。
将守军的武器弹药以及物资横扫一空后,再次返回休整,补足兵员以及武器弹药后,于寒从一、二营各抽调两个连,带了三分之二的炮排、机枪排、侦查排前往金州,那里有一个齐装满员的步兵大队,对刚成军的辽南救国军是一场硬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