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马周到了京城,暂时住在一个卖东西的老婆婆家里。过了几天,他想找个地方住,老婆婆就介绍他去中郎将常何家。说起来,这老婆婆以前摆摊时,李淳风、袁天纲这俩大神棍还遇见过她,都说这老婆婆以后肯定大富大贵,谁想到现在竟然在这儿摆摊呢。
没多久,马周就娶了老婆婆的闺女当老婆。后来皇帝下了个诏书,让五品以上的文武官员提建议。马周给常何出了二十条好主意,常何就拿去给皇帝看了。皇帝一看,这些建议都不错啊,就问常何这是谁的主意。常何老实回答,说是家里客人马周想的。
皇帝一听,赶紧召见马周,跟他聊了半天,觉得这人挺有才,就让他当门下省的官,还叫房玄龄考考他。结果马周一考就过,当了儒林郎和监察御史。常何因为推荐有功,皇帝赏了他一百匹绸缎。
马周后来越混越好,当了给事中、中书舍人,他脑子灵光,能说会道,办事也靠谱。岑文本见了他都说:“我看见马周,聊天都忘了累。不过看他这长相,红扑扑的,升官肯定快,就是恐怕活不长。”
你猜怎么着?没过几年,马周就当上了宰相,那老婆婆也成了夫人。后来马周当上了吏部尚书,得了消渴病,拖了一年多才死,死的时候才四十八岁。皇帝还挺念旧情的,追赠他为右仆射高唐公。这马周啊,一生也算传奇了,从落魄小子到宰相,真是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啊!
十三
唐朝贞元元年五月的一个傍晚,宣州旌德县的崔家院子里,一个名叫妙女的十三四岁婢女正在打水。突然间,她看到一个和尚拿着锡杖,朝着她猛击三下。妙女被吓得魂飞魄散,当场昏倒,还嚷嚷着心口痛。接下来的日子,她变得迷迷糊糊,找医生针灸也没用。
过了几天,妙女虽然稍微清醒了一些,但总是吐个不停。病好之后,她变得不爱吃饭,一吃就吐,只喜欢吃蜀葵花和盐茶。渐渐地,她变得清瘦了许多,但脸色却更加鲜亮。清醒后,她告诉家人,自己在昏迷期间,被一个人带着,乘坐着白雾,来到了一处宫殿,那里庄严得就像佛教西方极乐世界一样。
她说,在那里见到了许多天仙,都是年轻的女孩子。其中一个天仙告诉她,她原本是提头赖咤天王的小女儿,因为泄露了天门间的秘密,被贬到了人间,已经转世两次了。赖咤王姓韦名宽,有个弟弟叫上尊,他的夫人姓李,叫善伦。而东王公是她的叔叔,排行第八,名叫括。
妙女自称小娘,说她的父亲和亲戚们一直在世间寻找她,直到这次才在这里重逢。之前那个和尚打她的腰,是想让她吐出心中的恶气,然后才能升天。她还说,天上的住处非常华丽,每个人都有亲戚和仆人,和人间没什么两样。她的仆人叫群角,丫鬟们分别叫金霄、偏条和凤楼。她还提到,前生她有一个儿子,名叫遥,现在见到他,依然能认出他来。
昨天,她在金桥上和儿子告别时,还赋了一首诗,只记得两句:“手攀桥柱立,滴泪天河满。”她时常自言自语地吟诵这首诗,悲伤得无法自持。就这样,妙女病了五六天,一直在叙述前世的事情。
突然有一天,妙女说上尊、阿母以及其他天仙和仆人们都来向她道谢,还说:“小女愚昧,落在人间,久蒙存恤,相愧无极。”崔家的人一开始非常惊慌,但久而久之,就和她对话起来。天仙们还借着妙女的身体说话,上尊的声音像个男人,善伦阿母的声音则像个女人,他们各自变换着语调。
就这样,天仙们时而来时而往,日子久了,他们和崔家人谈笑风生,就像普通人一样。每次他们来,房间里都会充满香气,有时是酒香,有时是莲花香。后来,妙女恢复了正常。有一天,她突然开始唱歌。当时天气晴朗,空中突然出现了一片像席子一样大的云彩,在崔家上空徘徊。
不一会儿,云里传来了笙声,音调清脆悦耳。全家人都仰头聆听,被这美妙的音乐所感动。妙女叫大郎也跟着唱,他的声音越来越响亮。妙女则继续歌唱,神态自若,歌声美妙动听,让人陶醉。她还唱了一首名为《桑柳条》的歌曲。她说,阿母就在那片云彩里。就这样,云彩和笙声一直持续到傍晚才散去。
过了十天,妙女突然说:“家里有两个人快要得肿病了,我来替他们承受这个病痛。”
过了几天,妙女突然背上和肋下都肿了起来,肿得跟个杯子一样大,疼得她直叫唤。家里人看她这么痛苦,都求她别再受这罪了。妙女就闭上眼睛,像睡着了一样。突然,她开口说要烧香,还在钟楼上呼唤天仙来忏悔念经,那声音清脆响亮,跟西方的佛音一模一样。就这么过了一会儿,她醒过来说肿痛都消失了,一下子就恢复了正常。
后来,家里有个丫鬟也病得够呛,妙女就说:“我去给大郎说说,让他派兵来救你。”说完,她就躺那儿不动了,像睡着了一样。过了一会儿,她醒过来,说兵已经到了,让大家赶紧打扫屋子、烧香,还安排了一队人马,指定了几个人去某个地方检查,几个人去病人身上把邪鬼给绑了。那丫鬟的病立马就好了,她说看见那些兵马的样子,就像壁画上的神王一样,头上戴着胡人的帽子,全身金光闪闪的。家里的小女儿也看见了,过了好一会儿才消失。那些兵马的大将军姓许名光,小将叫陈万。每次一叫他们,他们就马上过来,忙得不亦乐乎,跑来跑去的声音就像风雨声一样。
又过了十来天,妙女突然说织女要结婚了,她得去看看。她睡醒后又说:“那婚礼就跟人间的一样。”她说新娘子叫垂陵子,嫁给姓薛的,具体的事儿就不多说了。妙女平时在家里常常刺绣,有一次她说要出去一下,让丫鬟凤楼帮她绣。就这么一整天,她绣出来的都是凤楼的模样,而且精神头儿也不一样,绣得特别巧妙,速度也比平时快多了。她也不跟别人说话,就是时不时低头笑笑。过了一会儿她说回来了,就又变回原来的样子,没有凤楼的模样了。
还有一次,她说大郎要跟僧伽和尚一起来看她,她就赶紧打扫屋子、烧香、煎茶等着。过了一会儿,他们就来了,还传话问候。妙女突然笑着说:“大郎你怎么跟上人摔跤啊?”这时候全家人都听见床上有很响的踏步声,过了好一会儿才停。有时候她说去西方喝酒,回来就吐一身酒气,整天醉醺醺地躺着。有一天晚上,她说要带娘子和小娘子一起去游玩,让她们跟善伦友说说话、笑笑。那天晚上,娘子和小娘子都梦见自己在同一个地方跟很多人一起玩。妙女到天亮就问小娘子梦里的事儿,结果都一模一样。就这么过了一个多月,妙女一直没吃东西。突然有一天,她哭着说:“大郎、阿母叫我回去。”她哭得特别伤心,还说:“我在世间待久了,舍不得娘子,不想走。”就这么哭了好几天。又说:“我不该跟世人来往,你们要是想让我走,我该怎么办啊?”她就向空中告别,说得挺郑重的,从此就渐渐不说话了。她告诉娘子说:“我舍不得走,既然还在人间,就得吃东西。虽然我有时候会说些未来的事儿,但都不准。还有很多细节,我都说不完了。她家的事儿就这么多,不知道那丫鬟后来怎么样了。
十四
庐江有个叫李侃的官员,老家是陇西的,家住在洛阳的河南边儿。太和初年,他死在了任上。他有个外室叫崔氏,原本是广陵的歌女,给他生了两个女儿。这崔氏啊,命苦得很,丈夫死了,留下两个孤苦伶仃的小丫头,她就一个人咬着牙,硬是把俩孩子拉扯大了。后来,她们一家就住在庐江了。李侃死后,他那些有权有势的亲戚们,也都没怎么搭理他们。庐江的老百姓啊,都挺可怜她们孤儿寡母的,觉得她们挺不容易的。
这崔氏啊,有个爱好,就是特别喜欢音乐,虽然家里穷得叮当响,但她还是经常弹弹琴、唱唱歌,自娱自乐一下。她有个妹妹叫菃奴,长得那叫一个漂亮,弹筝的技术也是一流的,堪称古今绝妙,在当时特别有名。可惜啊,这菃奴年纪轻轻的就死了,才十七岁,还没嫁人呢,大家都挺惋惜的。
崔氏的两个女儿从小就跟着她学弹筝。大女儿嫁给了本地人丁玄夫,可这孩子啊,脑子不怎么灵光。小时候,崔氏教她弹筝,她总是学不好,稍微有点不到位,崔氏就拿起鞭子抽她,可她就是学不会。她心里总是想着她那死去的姨母,心想:“我姨母活着的时候那么聪明,怎么死了之后就不能帮帮我呢?让我心里明白点,眼睛亮堂点,至少能跟同辈的人差不多也行啊!”
每到过节的时候,她就会举起酒杯,倒在地上,祭奠她的姨母,哭得稀里哗啦的。这样过了八年。她妈看她这样,也挺心疼的。开成五年的四月三日,这天晚上,她突然惊醒过来,号啕大哭,对她妈说:“我刚才做了个梦,梦见我姨母拉着我的手哭呢。她说她自从离开人世后,就在阴间的教坊里工作,给一个叫李元凭的博士教曲子。李元凭还多次向宪宗皇帝推荐她呢。宪宗皇帝召她进宫住了一年,然后又让她去穆宗皇帝的宫里,用筝给那些妃子们伴奏,又住了一年。后来上帝杀了郑注,天下大庆,唐朝的皇帝们互相选拔妓女乐师,送到神尧、太宗两位皇帝的宫里,她又得以侍奉宪宗皇帝。每个月里,有五天她要值守在长秋殿,其余的日子就可以到处逛逛,但就是不能出宫。她还说她知道我对她的思念,但就是没办法回来。最近襄阳公主认她做了女儿,对她挺好的,让她能出入公主的府邸。公主还偷偷答应她,让她回来,满足我的愿望。但她说阴间的法度很严,如果皇帝知道了,会遭到大祸,也会连累到公主。”
第二天一早,崔氏母女俩抱头痛哭,仿佛要将所有积压在心头的悲伤都释放出来。哭完之后,崔氏开始动手打扫一间屋子,摆上了空荡荡的宴席,还准备了酒和水果,就好像真有什么人要来似的。她拿起筝,坐在席上,闭上眼睛就开始弹,手指在弦上跳动,仿佛有神助一般,每弹一个音都那么流畅。
刚开始,崔氏弹的都是人间的曲子,十天都学不到一首。但这次,她一天就学会了十首。这些曲子的名字和风格,简直就像是另一个世界的东西,让人猜不透。曲调里充满了哀怨,听起来就像是猫头鹰在叫,或者是鬼魂在哭,听得人心里直发毛。
这些曲子有《迎君乐》、《槲林叹》、《秦王赏金歌》、《广陵散》、《行路难》、《上江虹》、《晋城仙》、《丝竹赏金歌》和《红窗影》。弹完十首曲子后,崔氏脸色惨白地对女儿说:“这些都是皇宫里新创的曲子,皇上特别喜欢。《槲林叹》和《红窗影》这些,每次宴会都要演奏,用来助兴。穆宗皇帝还让修文舍人元稹写了好多歌词,特别美。宴会正酣时,就让宫女们轮流唱。皇上还亲自拿着玉如意,打着节拍跟着唱。这些曲子皇上藏得特别紧,生怕别的国家学了去,所以一直不敢外传。但今年天象有变,地府也要有大动静,这些曲子才得以流传到人间。人和鬼是两个世界,现在咱们能接触到这些,也是万年难遇的事情,不是随便就能碰上的。我想把这些曲子献给阳间的天子,让咱们这个时代也能留下点什么。”
于是,崔氏母女俩就逐级上报,从县里报到州里,再从州里报到府里。刺史崔璹亲自召见她们试弹,那琴声美妙动听,跟秦地的风格完全不一样。崔璹又让其他乐器合奏,结果发现这些曲子跟其他乐器的调子都不一样。崔氏让女儿给刺史拜了拜,请求传授这十首曲子,刺史也都学会了。到了傍晚,母女俩就告辞离开了。
过了几天,她们又来了,崔氏对女儿说:“听说扬州的节度使想请你过去,你可千万别出错,把每首曲子都好好弹一遍。”说完,她又留下了一首《思归乐》。没过多久,州府果然下令送母女俩去扬州,一路上演奏的曲子,一点都没错。扬州的节度使、原来的宰相李德裕还想上表奏报这件事,但崔氏母女很快就相继去世了。
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