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大哥哥!”小葫芦一直跟着在店里,每天见的生人多,他胆子便大些。
杨大娘、杨大嫂瞧见自家娃儿手里那块芝麻糖,已经有些过意不去,“小郎君破费了,你们吃晚饭了吗?厨房那边还有面条包子,要不吃点?”
“婶子,你照价给我们送两碗面条来,加个鸡蛋有吗?”林泽想了想,便问道。
杨大嫂连忙道,“有的有的,你们等会,我这就去煮。”
“小郎君是来县城投亲吗?”杨大娘见林泽拎得费劲,也过来帮他分担两个包袱。
林泽这次知道要长住,因此带的东西几乎涵盖了生活所需,大包小包的,“不是,我来上学的。”
“哎哟,你是去哪念书呢?我小儿子也在书院,上月回来,才住了几日又走。我这离得这样近,都见不着几回面。你家里大人倒是舍得,瞧你们大包小包,家里离着还挺远吧?”杨大娘一听这是跟小儿子一样的读书人,心里更是亲近,嘴里就有说不完的话。
林泽也挺意外,没想到杨家还有个念书的小儿子,“我明儿先去县学教喻大人那入学籍,再看看要去哪家书院念书。您可晓得咱们县城的书院?”
实际上,林泽要去的书院早就定好的,叫北山书院。县学每月初一十五去一趟听课,有点类似全体在籍生员的公共必修课。
另外每天上学需要在书院,安阳县除了村里的私塾或者族学,其余书院都是由县学和县令统一管辖。
县令和山长在每次月考、年考中都会根据科考类型出题,让在读学生答题,以此排名。
“知道、当然知道!咱们这最出名的就是两间书院,青溪书院和北山书院。小郎君要是去,一定要考北山书院,我家三郎就在里头念书。你们若是能一块在北山书院,下回我送吃食去,给你也带一份~”杨大娘热情得很,进了客房,还帮着林泽又收拾一番。
真是巧,林泽暗想道,“我努力跟杨三哥一块吃您的饭。”
“诶~大娘等你好消息~面条一会送来,你们先收拾收拾行李。还缺什么,尽管跟咱们说。”杨大娘临走前叮嘱道。
林泽将人送到门口,方才进屋把门关上。
这厢房在二楼拐角处,比上次跟谢宁去凤鸣县住的小上很多,不过两个人怎的都够住睡的。
“多福,明儿我自己去县学,你留在这里等我回来。”林泽坐在旧椅子上,跟多福说明自己的安排。
多福点头,一边听一边收拾行李。
想了想,林泽又说道,“北山书院若是不准许带书童,你得自个儿驾车回去,晓得不?”
“泽哥,我不能留在这里照顾你吗?”多福有些沮丧,他还想着能一块去书院,自己也能跟着学一些。
“说不准,只是不成的话,你先回村里。”,林泽也没办法,他手里有钱置办房产,但哪里来的不能说。
杨大嫂很快就送来两碗鸡蛋面,“小郎君,这两个馒头和一碟子咸菜是厨房卖剩的,你们别嫌弃。”
“大嫂子,我们不能要,你们做买卖的,不是要亏本。”林泽推辞着不肯要。
杨大嫂没有那么会说话,嘴巴笨些,她只说,“你们好好吃饱些,两个馒头不值什么。”
林泽见她人都走了,总不能追着跑去塞回人家手里。
两人吃过饭食,简单洗漱一番,就躺在床上睡沉过去。
第二天,林泽是被一阵嘹亮的鸡鸣声喊醒。
洗漱收拾完,来到前面大堂吃了一碗粉,方才找掌柜的结账。
“小郎君可是要去县学了?往前头走到有一棵分叉大槐树那,拐到右道,一直走到头就是了。”杨掌柜显然是已经从婆娘嘴里得知林泽昨天说的话。
林泽一边从钱袋子里数铜板,一边道谢,“多谢大叔、大婶、大嫂子和杨二哥的照顾,晚辈铭感于心,日后课业不忙时,再来与您叙旧。”
“哎哟,真是客气了。小郎君一路顺利,我们都相信你肯定能进‘北山书院’,到时候便与我家那三小子是同窗了。”杨大叔满脸的骄傲,三儿子是他们家最有出息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