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与荷兰帝国的战争,持续了数年之久。
荷兰帝国节节后退,疆域不断收缩,最终以惨败告终,只能选择割地赔款。
荷兰东印度公司(voc)所掌控的印度贸易根据地,以及马六甲海峡一带的雅加达、科伦坡、锡兰、科契、纳加帕蒂南,就是他们最先让出来的土地。
这些土地,外加三百吨黄金,这是voc一开始的心理价位。
voc名义上是一个公司,实际上形同一个独立国家,可以自组佣兵、自由发行货币,甚至全权与其他国家签订条约,直接建立殖民统治政权。
这一年,他们四处掠夺,正好发展到了最巅峰,拥有五万名员工和一万名精英雇佣军,百余艘配备利炮的战船,是一股十分强大的海上力量。
voc总督约安·马策伊克觉得,给大明的赔款正好是《海牙条约》的五倍,虽然有点多,但还不至于伤筋动骨,大不了回头再从其他地区抢回来就是。
结果万万没想到,大明皇帝根本不当人,一面将荷兰海军主力牵制在印度沿岸,一面反手就大举出击,将其他的荷兰海外殖民地横扫一空。
非洲的好望角,巴西的伯南布哥,北美的哈德逊河奥兰治堡,加勒比海的圣马丁岛、库拉索岛、阿鲁巴岛和博内尔岛……
全部都在极短的时间内沦陷,尽数插上了大明的旗帜。
大量的甘蔗种植园和海岸港口被迅速吞并,大批生产蔗糖,运往四面八方,牢牢把控住了全球超过三分之二的糖业贸易。导致voc这一年血亏,第二次出现了巨大的财政赤字。
之所以是第二次,是因为之前在爪哇岛的香料贸易一事上,郑成功已经出手过一回。
一通做局然后再抛售,操作猛如虎,voc连同阿姆斯特丹联合银行当年就赔成了傻逼,分文不赚。
如今又折腾上一次,他们已经把从前在各处得到的利润都吐了回去,突出一个血本无归。
再加上大明的官营船长在闽越一代开展得如火如荼,他们不卷质量,只卷数量,坏了还保修三年,一下子就把荷兰造船给比下去了。
荷兰帝国三大经济支柱,糖业、香料、造船,一下子全部被砍去,形势极其恶劣。
如果voc是自负盈亏也就罢了,然而他们以阿姆斯特丹银行为中介,吃下了荷兰整个国家的投资。
每一个荷兰国民,除非是乞丐阶级,几乎都在voc投了钱。
如今亏得惨不忍睹,国民们恨不能将voc公司上下生吞活剥,威廉二世为了平息众怒,当即就将voc总督约安·马策伊克全家送上了绞刑架。
约安·马策伊克亲人平白被杀,岂能咽下这口气,心想你威廉二世既然做得了初一,就不要怪我做十五,反手就带着整个公司归降了大明。
通过这几次和大明打交道,他看得很明白,郑成功根本不是意在夺取一些海外殖民图,而是消灭整个荷兰帝国。
约安·马策伊克觉得,大明兵临荷兰本土之日,就是他复仇之时。
虽说voc现在入不敷出,但毕竟瘦死的骆驼比马大,voc长期扎根在海外贸易这一块,建立的链条和人脉资源还是相当可观的,他们的贸易知识也颇有可取之处。
郑成功欣然接受了他的投诚,甚至给了一个封爵。
先是拿去吞并这一时期同时存在的其他几个东印度公司,什么印度东印度公司、丹麦东印度公司、法国东印度公司之类的,照例是打一批,拉一批,逐个击破。
这几个公司的总督还以为约安·马策伊克四面树敌,今天这边打一下,明天那边轰一成,是忽然得失心疯了,全然不知voc已经落入了大明的操控之中,背后站着一个庞然大物帝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