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民间声音掌握在文官手里。
结果,朱祁钰还是给截胡了,他是一点汤都不给别人留呀。
朱见漭以前没细琢磨,现在越琢磨越觉得他爹真坏。
再不济,就让天下人去学他的理论。
勤能补拙,笨鸟先飞,最适合形容他。
这一次,他分配的是全国富人的财富。
哪有一个国家,拥有四十亿人口的!
这和景泰十年那次分配不一样,那次涉及到皇位,涉及到国祚,必须要彻底。
当时,只分配的是江南士绅财富。
“奥斯曼帝国,该分封的已经分封完了。”
大明避开发达国家,也是不想在国际上,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鲁王不能用了,再封一个。”
一旦这笔巨额财富,落入野心家的手里,大明顷刻间崩塌。
这是前所未见的办法,也只有朱祁钰能用的办法。
王守仁是注定要成圣的,如果他参与了分配论,那么功劳是朱祁钰的,还是王守仁的?
“他公务繁忙,尚且年轻,如何能写得出惊世文章?”朱祁钰不想留把柄,他想自己成圣,不想借别人的光。
父子俩密谈许久,朱见漭出养心殿的时候,嘴巴乐得合不拢嘴,时间太久没见过天家父子这般亲密无间了。
儒家这一套,为何被统治者如此青睐,因为有利于统治。
让老四进来,纯属迫于无奈。
老皇帝的权柄毋庸置疑,千古罕见的大帝,说他没有皇权,谁信啊。
就是大明理论体系。
就算有一天查到他们头上,又能怎么样?财富都挥霍了,要命一条!
钱没了,又能如何!
作为世界最发达的大明,应该妥妥的进入发达国家,结果却离发达国家的线越来越远。
就是说,大明四十亿人想进入发达国家,就得把世界上所有发达国家拉下水,一起进入平均收入500元的时代。
脱离了儒家思想,华夏人看不懂,最后还得用儒家思想解释一遍,那不还是回来了吗?
他要补全舆论这一环。
是不是得多写几本书呢?
朱祁钰生气道:“这是朕一生心血呀,你却要抢走你爹的心血?你还是个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