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着我们月底放假回家了,娘肯定会将这四包糖霜玉蜂儿给我补上的!”
说到这里,他笑的嘴角咧到了耳后根,更是伸出胖乎乎的手指头盘算起来。
比如留两包糖霜玉蜂儿在家吃,剩下两包糖霜玉蜂儿带到书院吃……
苏辙见兴高采烈的样子,便开口到:“六哥,你就别想这等好事了。”
“昨天傍晚我就与娘说了,说我愿意去天庆观念书一事与你没有关系,所以娘也不必给你买糖吃!”
苏轼面上的笑容顿时凝固
在嘴角。
他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很快扬声道:“八郎,你怎么能这样子!”
“你……你这样做到底对你有什么好处?”
“你骗了我的压岁钱也就算了,如今竟还不准娘给我买糖霜玉蜂儿吃!”
苏辙只淡淡扫了他一眼:“那六哥,我问你,你每日晚上睡觉之前都刷牙了吗?”
提起这个问题,原本怒气冲冲的苏轼身子就矮了半截,声音也低了下去:“我,我大多数时候都刷了牙的,只是有些时候忙着背书,所以就忘了。”
“八郎,你为何非盯着我要我刷牙?我看书院里的人没几个晚上刷牙的,好些人早上起来都没刷牙了……”
兄弟俩人在马车里吵吵嚷嚷,只觉得时间过的很快,不过片刻马车就稳稳停在了天庆观门口。
今日是平安送他们兄弟俩来的。
一下马车,平安就扛着苏辙的行囊去后面的寝间。
而苏轼则要带着苏辙前去见张易简。
苏辙站在天庆观门口,忍不住打量起来。
天庆观地处半山腰,占地面积不小,只是看着却是极质朴的,红墙与青瓦都有几分褪色,北宋年间是僧佛横行,特别是四川一带,是道教的发源地之一,几里地一个道观。
按理说天庆观作为眉州赫赫有名的道观,不说比别的道观齐整,却也不该如此落魄。
苏辙忍不住想起先前苏洵与自己说的话来。
天庆观是香火旺盛的道观不假,但叫天庆观名扬眉州的却是观内所开设的乡塾。
这书院名叫北极院,由天庆观道长张易简一手操办起来。
说起道长张易简,那也是个人物。
想当年他也是眉州赫赫有名的神童,二十岁出头就中了进士,可谓前途无量。
可惜他刚于汴京入仕,兴高采烈将妻儿老小从眉州接回汴京,谁知半路有落石砸下来,一家老小数十口人无一生还。
他接到这消息时是哭了笑,笑了又哭,所有人都觉得他定是疯了。
半年之后,他重返眉州,坠入空门,拜入天庆观前道长门下成为弟子。
一年之后,那位老道长羽化,天庆观由他接手。
眉州有许多道观,彼时天庆观只是一默默无闻的小道观,但他心地良善,乐善好施,闲暇时候更是教观中的小道士知文识字,一来二去的,附近的老百姓就将孩子送到天庆观来跟着他念书。
几年过去,天庆观更是在眉州极为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