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郎被群意所拱,眼神飘忽,思之再三,觉得确实可以赌一把,否则软弱的名声自己背,那些人还不一定念他好。万一能打赢,那自己的威望就彻底一辈子不用愁了。
……
祖郎下定决心后,选起泾县、宛陵(宣城)、故鄣(广德)、安吉各县山越勇士,合计青壮四万余人,自带行粮,南下往黟县而去。
山越人本土防守作战,出兵规模还是非常巨大的,只因蛮夷擅长全民皆兵,连军粮都不用祖郎统一解决,而是各个部族自行解决。
一时之间,声势壮盛,加上林历山上还有一万多青壮,隔壁歙县金奇、毛甘合计也有两万青壮。
整个黟县战场,短时间内竟有七万山越壮丁云集,人数足足是关羽和甘宁联军的八倍之多。
只是山越士卒普遍武器简陋,这些人不比职业的丹阳兵,完全不着铠甲,或最多只披兽皮软甲。
武器方面,连环首刀都凑不足,因为环首刀要用到的钢铁还是太多。
一半以上的山越兵,用的是短矛或单手的狼牙棒,再配上硬木圆盾。短矛只有矛头那一点金属,而狼牙棒主体就是木头的,只有几根铁钉扎在棒头里,用铁非常节省。
祖郎的调兵遣将,当然也没瞒过关羽的耳目,在敌军抵达以前,关羽就已经知道其动向了。
关羽便立刻跟甘宁商量:“山越虽众,但终究分为三部,林历山上的陈仆居中,祖郎自北而来,在林历山西。金奇、毛甘在东,要翻越林历山才能到主战场。
不如我军撤开包围圈,主动往西北迎击祖郎。林历山上的陈仆已成惊弓之鸟,必然怀疑有诈,不敢贸然下山。而金奇、毛甘翻山不及,也来不及增援。
如此,敌军虽有近十万之众,但决战时我们却只需先对付祖郎,而且还能由我军挑选迎击的战场。只要击破一部,另外两部自然不敢再来求战。
而且我军还有朝廷最新的旨意,加封了子瑜为丹阳太守,还奉诏讨贼,这一点祖郎是不知道的,到时候我们以此激励士气,或能在决战时赢得更多优势。”
关羽并不知道祖郎到底带来多少兵,所以按总数“近十万之众”料敌从宽。
甘宁对此略一思索,也觉得有道理,还指着地图补充:
“黟县周遭都是莽莽群山,若是我们坚持留在鄱水源,怕是没处腾挪。要想主动迎击,至少要带足数日干粮,然后翻越黟县周边的分水岭,往北进入泾水河谷,才好顺流而下迎击祖郎——
祖郎自泾县而来,必然是沿泾水逆流而上。我们只有沿着河谷与山越人摆开阵仗决战,才能稍稍扬长避短,不至于让山越人发挥翻山越岭的优势。”
甘宁口中的泾水,便是后世皖南的青弋江,源发于黟县西北,经泾县最后在芜湖注入长江。
黟县是鄱水、浙江、青弋江三江源头所在,黄山的东西北三个方向,分别诞生了赣东浙西皖南的最大河流,可见此地高峻险要。
关羽听了这个补充计划,眉头微微一皱,但觉得自己还能掌控局面,于是拍板:
“那便如此施为,此法确实有利于挑选战场决战。不过就怕祖郎懂智谋,若是他发现我们翻山抵达泾水河谷迎击,却高垒深沟不战,甚至分兵利用山越人善于攀缘、断我粮道。
那我军恐怕就只有放弃黟县,暂时强行退军回鄱水了——所以此战要多带行粮,每个士卒至少要带十日口粮,若三四日内不得战,就要立刻翻山撤回,不给敌军迂回的可乘之机。”
计划已定,关羽立刻开始调度部队,前往泾水迎击祖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