倚天中文网

倚天中文网>奇闻怪谈电影 > 第21章 仙骑(第7页)

第21章 仙骑(第7页)

自那以后,韦固虽然多次求婚,但始终未能如愿。

十四年后,韦固因为父亲的荫庇,参与了相州军的选拔。刺史王泰看重他的能力,让他担任了司户掾,专门负责审理案件。王泰见他能力出众,便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他。这女子年约十六七岁,容貌美丽动人,韦固对她非常满意。

然而,他发现这女子的眉间总是贴着一朵花子,即使是在沐浴或独处时,也从未取下过。过了一年多,韦固终于忍不住心中的疑惑,逼问她这花子背后的秘密。

女子泪眼婆娑地告诉他:“其实我是郡守的侄女,并非他的亲生女儿。从前我父亲曾在宋城任职,直到我父亲去世。那时我还只是个婴儿,母亲和兄长也相继离世。我们家在宋城南边有一处庄园,我和乳母陈氏住在一起,离那家客栈很近。我们靠卖菜为生。陈氏心疼我年幼,不忍将我抛弃。三岁时,她抱着我去市场,结果被一个狂徒刺伤,刀痕至今仍在,所以我总是用花子遮盖。七八年前,叔叔在卢龙任职,我便跟随他左右。他仁慈念旧,便将我嫁给了你。”

韦固惊讶地问:“陈氏是个瞎眼的老妇人吗?”

女子点了点头:“是的,你怎么知道?”

韦固深吸了一口气,说:“因为当年刺的人,就是我。”

女子听后,不禁感叹:“真是奇妙啊,一切都是命中注定。”

两人将往事一一说出,相互之间的敬佩和爱意更加深厚。后来,他们生下了一个儿子,名叫韦鲲,他后来成为了雁门太守,韦固的妻子也被封为太原郡太夫人。

这个故事传遍了小镇,人们都知道了这段奇妙的姻缘。宋城的县令听说后,便在那家客栈的门上题写了“定婚店”三个字,以此纪念这段命中注定的姻缘。

人们这才明白,每个人的命运都是注定好的,无法改变。有些缘分,或许早在很久很久以前就已经注定了。

十三

话说在长安城的宣阳里,有个姓贾的老头儿,名叫贾昌,那可是个传奇人物。他呀,开元元年癸丑生,到了元和庚寅岁,已经活了整整九十八年,简直就是个活神仙!他耳不聋眼不花,说话慢条斯理,精神头儿好得很,讲起太平年间的事儿来,那可真是头头是道,听得人津津有味。

老头儿的爹,名叫贾忠,那可真是个了不起的人物。他身高九尺,力气大得能倒拽牛,因为一身好本事,被选进了宫里,当了个中宫幕士。景龙四年的时候,他手持幕竿,跟着玄宗皇帝进了大明宫,一起诛杀了韦氏,还奉睿宗皇帝登基,从此成了景云功臣。因为表现出色,他还被选为了皇帝的贴身侍卫,拿着一把长刀保护皇帝的安全。后来,皇帝还特意下诏,让他家搬到了东云龙门。

贾昌呢,从小就是个聪明伶俐的孩子。他七岁的时候,就能爬柱子、上房梁,反应快,嘴巴也灵光,连鸟叫的声音都能听懂。那时候,玄宗皇帝还没当皇帝的时候,就喜欢看民间清明节斗鸡的游戏。后来当了皇帝,还在两宫之间建了个鸡坊,专门养斗鸡。他派人从长安城里搜罗来了上千只雄鸡,有金毫的、铁钜的、高冠的、昂尾的,养在鸡坊里。还选了五百名六军里的小孩儿,专门负责驯养这些鸡。皇帝这么喜欢斗鸡,民间也就跟风了,那些王公贵族、外戚贵妇们,为了买只好鸡,简直是倾家荡产。长安城里,男女老少都以斗鸡为乐,没钱的就玩假鸡。

有一次,皇帝出游的时候,在云龙门道旁看见了贾昌正在玩木鸡。皇帝一看这小孩儿挺有意思,就召他入宫,让他也成了鸡坊里的小孩儿,吃穿用度都由右龙武军负责。你别看这贾昌才三尺高,可他一进鸡群,就像进了自家后院似的,那些鸡啊,不管是壮的还是弱的,勇的还是怯的,什么时候该喂食,什么时候该喂水,什么时候生病,他全都知道。他还能举起两只鸡来,让那鸡乖乖听话,就像指挥人一样。鸡坊里的谒者王承恩把这事儿告诉了玄宗皇帝,皇帝一听,就把贾昌召到殿庭试了一试,结果贾昌的表现完全符合皇帝的心意。当天,皇帝就任命贾昌为那五百名小孩儿的头儿。贾昌这人还特别忠厚老实,做事儿也细心,皇帝非常喜欢他,赏赐的金银绸缎,每天都往他家送。

开元十三年的时候,皇帝带着三百只鸡去东岳封禅,贾昌也跟着去了。后来,他爹贾忠在泰山下死了,贾昌就按照儿子的礼节,把老爹的尸首运回雍州安葬。县官还特地给他准备了丧葬用具和丧车,让他坐着传车从洛阳道回家。到了十四年三月,贾昌穿着斗鸡服,在温泉宫见到了玄宗皇帝。那时候,他已经是天下闻名的“神鸡童”了。人们都说:“生儿不用识文字,斗鸡走马胜读书。贾家小儿年十三,富贵荣华代不如。能令金钜期胜负,白罗绣衫随软舆。父死长安千里外,差夫持道挽丧车。”

昭成皇后当年在相王府里,于八月五日诞下圣子,这便是日后的中兴之主。为了庆祝这个日子,特地将它定为千秋节,每年到了这天,皇上就会恩赐全天下的老百姓牛肉美酒,狂欢三天,称之为“酺”。而皇宫内,更是会举行盛大的庆祝活动,每年都如此。有时候,还会在洛阳城再来一次大酺。

每逢元旦和清明节,皇上总喜欢带着众人到骊山去游玩。到了千秋节这天,更是热闹非凡,各种乐器齐鸣,六宫嫔妃全都跟随在皇上身边。贾昌,这位昔日的“神鸡童”,如今也换上了华丽的服饰,头戴雕翠金华冠,身着锦袖绣襦袴,手持长鞭,在道路两旁为皇上开路。而那些经过训练的斗鸡,整齐地站在广场上,眼神犀利,仿佛随时准备听从贾昌的指挥,一展雄风。

只见贾昌一挥鞭,那些斗鸡便如同听到了号令一般,振翅欲飞,磨喙砺距,一副蓄势待发的样子。进退之间,都有规矩,仿佛经过严格的军事训练一般。当比赛结束时,胜者昂首挺胸,败者则垂头丧气,跟着贾昌一行,像雁阵般有序地返回鸡坊。

此外,还有各种杂耍表演,如角力、万夫相扑、跳剑寻橦、蹴球踏绳等,看得人眼花缭乱。而那些在竿子上表演舞蹈的艺人,却因为太过紧张,脸色苍白,迟迟不敢上场。看来,他们可不是那些驯鸡高手的对手啊!

二十三年后,玄宗皇帝为儿子娶了梨园弟子潘大同的女儿为妻。婚礼当天,新郎佩戴着御赐的玉佩,新娘则穿着绣有精美图案的礼服,都是从皇宫里拿出来的。贾昌的儿子至信、至德也参加了这场盛大的婚礼。到了天宝年间,贾昌的儿媳妇潘氏因为歌舞出众,得到了杨贵妃的赏识。这对夫妇在宫中受宠四十年,恩宠不衰,可见他们的技艺和心机都不简单啊!

话说皇上出生于乙酉鸡年,因此他对斗鸡情有独钟,甚至让人穿着朝服来斗鸡。这看似只是娱乐,却预示着太平盛世的终结。可惜皇上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十四年后,胡人入侵,洛阳沦陷,潼关失守。皇上仓皇逃往成都,贾昌也随驾护卫。在逃难过程中,贾昌不幸受伤,只能拄着拐杖逃入南山。每当到了斗鸡的日子,他就会朝着西南方向大哭一场,以寄托对往日的思念。

当年安禄山在京城朝见时,曾在横门外见过贾昌。后来安禄山叛乱,占领了两京,他出千金悬赏捉拿贾昌。贾昌不得不改名换姓,躲进寺庙里,每天敲钟念经,以求佛祖保佑。

直到太上皇回到兴庆宫,肃宗在别殿即位,贾昌才得以回到故乡。然而他的家已经被兵士掠夺一空,连一件值钱的东西都没剩下。他衣衫褴褛,再也不能进入宫廷了。

第二天,他走出长安南门,在路上意外遇到了妻儿。只见他们脸色菜黄,衣衫褴褛。儿子背着柴火,妻子抱着破旧的棉絮。贾昌见状,悲痛欲绝,与家人在路上痛哭失声。

此后,贾昌便在长安的一座佛寺里长住下来,跟随大师学习佛法。大历元年,他依附于资圣寺的大德僧运平,住在东市海池旁,还立了一座陀罗尼石幢。他不仅能书写姓名,还能阅读并理解佛教经典中的深奥道理。他用善心感化着市井之人,建造僧房佛舍,种植美丽的花草树木。白天他培土种树,浇水灌竹;夜晚则在禅室里修行悟道。

建中三年,僧运平圆寂。贾昌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葬礼,并将他的舍利塔安放在长安东门外镇国寺的东侧。他还在塔下亲手种植了百株松柏,并建了一座小屋居住。每天早晚,他都会焚香洒扫,侍奉师父如同生前一般。

在顺宗爷还是东宫太子的时候,他出手阔绰,一下子掏出了三十万两银子,给贾昌建了一座大师影堂和斋舍。不仅如此,他还搞了个外层建筑,让那些流浪汉住进去,靠打工挣钱。这贾昌呢,也是个有性格的主儿,他每天就靠一杯粥、一升浆水过活,睡的是草席,穿的是棉絮衣服。除了这些基本开销,他把剩下的钱全捐给了佛祖。他老婆潘氏后来也神秘失踪了,不知道去了哪儿。

到了贞元年间,贾昌的大儿子至信,穿着并州的铠甲,跟着大司徒燧爷一块儿进宫朝见皇帝。他顺便还去了长寿里看望老爸。可你猜怎么着?贾昌见到儿子就像见到陌生人似的,直接把他轰走了。没过多久,二儿子至德也回来了,他在洛阳卖丝绸,经常往返于长安和洛阳之间。每次回来,他都会带些金银绸缎孝敬老爸。可贾昌呢,还是一样的不领情,把儿子给拒之门外。最后这俩儿子都走了,再也没回来过。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