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奔出去找到了在后院收拾鸡窝的郑老二,和正好在旁边喂兔子的郑文青。
把两人一叫进去,八月门一关,迫不及待地说:“爹,弟,这儿好像现在没有粉条,你们也想想有没有。”
郑老二游手好闲了那么久,和其他人比起来也算是见多识广的,搜寻了下那些让人羞愧的过往:“好像是没有哎。”
看了看外面:“现在天冷了,倒是做粉条的好季节。”
“不过现在没有机械,做起来会比较费劲。”
郑文青:“就是原来在奶奶家看到的,从瓢里漏下去,然后挂在外面的那种做法吗?”
“是那种。”八月高兴的时候还是愿意给弟弟解个货的。
“没有机械,就是手工操作呗,反正现在人工便宜。”张氏以前手下有不少人,也是个善于管理的。
说着咽了下口水:“不行,太想念那个味道了,我们要不先做点自己吃,让大家评价下行不行。”
张氏的建议大家一致通过,所以由八月跑去和王老太太申请了一下。
由于八月以前的点子老太太很满意,所以这次很大方,批准他们拿了些土豆出来做试验。
对于做土豆粉,郑老二以前是从小在农村看人家做过的。
每到冬天,院子里就挂满了刚做出来的土豆粉,小孩子们经常会跑来跑去,顺便揪一段粉条吃。
粉条从锅里捞出来后,直些利好冻在外面,刚结冻的时候外面是有点冰的,但里面还是很有韧劲的,嚼着非常过瘾。
等到八月姐弟小的时候,好像做粉条的人已经没有那么多了,运气好的话,偶尔能见到。后来奶奶去世,就再也没见过了。
所以做的过程对于郑老二来说,还是一波经典回忆杀。
拿了五十几个土豆,清理好以后,对于要不要削皮的问题,大家产生了分歧。
郑老二说不用削,他小时候见的就是不削的,张和八月主张要削,理由是土豆渣也要吃的,若敢浪费,王老太太首先就得削了他们。
三人一起看相郑文青,郑文青压力倍大,端起水盆:“我先去倒水。”
最后,八月母女以人数胜出。
土豆削皮,切碎,如果要最大效率的得到淀粉,土豆是越碎越好,所以几个外行又卡在这里发愁。
八月嘀咕:“就是有个捣蒜器也好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