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贺知章中年的时候,正赶上“开元盛世”这一大唐最繁荣的时期。而在大唐因“安史之乱”走向衰落时,贺知章已不在人世。
贺知章一生平顺,善始善终,福寿双全,横贯盛唐,既没有人如李白那样被贬来贬去,也没有遭遇像杜甫那样颠沛流离、穷困潦倒的生活,还大器晚成,可谓幸运而又潇洒的大唐诗人。
贺知章的“国子四门博士”,相当于在国立长安大学当老师。乐天派的贺知章在这个岗位上一干就是27年,他从不懈怠,很是爱岗敬业,表现为怡然自得、淡然处之。
开元十年(722年),63岁的贺知章在宰相陆象山的举荐下步入仕途,任太常寺少卿。
从此,贺知章平步青云。
3年后,66岁的贺知章升任礼部侍郎、集贤院词条学士,后调任部待郎、太子右庶子、侍读。
又过3年后,69岁的贺知章升任太子宾客、银光禄大夫兼正授秘书监,三品大员。
贺知章在85岁时得了一场大病,躺在床上已经完全不省人事了。后来死里逃生,又缓过来了。
贺知章知道自己该回乡了。他上表奏明皇上,请求恩准他回乡当道士。玄宗准许了他的请求,并同意他把自己在京城的家捐赠出来作为道观,赐名“千秋”。又下诏在京城东门设立帐幕,让百官为之饯行。
这就是天宝三载正月,玄宗在长安亲自倡导的那次盛大的饯别活动。
送别仪式设在长安的东南门“青门”,玄宗命太子率百官饯行,他还亲自写了一首诗《送贺知章归四明》。
序:天宝三年,太子宾客贺知章,鉴止足之分,抗归老之疏。解组辞荣,志期入道。朕以其年在迟暮,用循挂冠之事,俾遂赤松之游。正月五日,将归会稽,遂饯东路。乃命六卿庶尹大夫,供帐青门,宠行迈也。岂惟崇德尚齿,抑亦励俗劝人,无令二疏。独光汉册,乃赋诗赠行。
遗荣期入道,辞老竟抽簪。岂不惜贤达,其如高尚心。
寰中得秘要,方外散幽襟。独有青门饯,群僚怅别深。
这首诗在序中说明了贺知章辞官和他准辞的缘由,也说明了为什么要摆那么大的阵仗让百官为他饯行。
“崇德尚齿,抑亦励俗劝人”,说的就是要崇尚道德,尊重长者,勉励世俗,劝告世人,以贺知章为榜样。
“无令二疏,独光汉册”,二疏是汉朝时期的两位受人尊敬的贤德之士,玄宗在这里说的是不能只让二疏在汉代的史册上光耀,我们大唐也有贤德之士应该载入史册。
在诗中,玄宗也是言辞恳切,说贺知章辞官入道,告老还乡,不是自己不爱惜贤达,而是他有一颗高尚的心,我只好成全他。
送行仪式上,百官为贺知章写的赠别诗,到今天我们还能读到近四十首。
其中就包括右相李林甫,与贺知章一同位列“酒中八仙”的左相李适之。
李林甫在《送贺监归四明应制》中说:
“挂冠知止足,岂独汉疏贤。入道求真侣,辞恩访列仙。
睿文含日月,宸翰动云烟。鹤驾吴乡远,遥遥南斗边。”
李适之的《送贺秘监归会稽诗》则是这样说的:
“圣代全高尚,玄风阐道微。筵开百僚饯,诏许二疏归。
仙记题金箓,朝章换羽衣。悄然承睿藻,行路满光辉。”
两首诗其实都是送别诗加赞美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