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试只考两场,测试策论跟试帖诗,以及一些背诵的内容。
策论便是策问和论,论包括时务和史论,策问就是皇帝想要问的东西写在诏策内,询问应试者。
应试者回答,便称作“对策”。
策问内容十分广泛,包括经济、军事、政治等问题,科考是在选治国之人才,自然问的问题包含天下所有大事。
所以云舒他们即便已经将近几年的题目都查阅,也写了一遍,并且在修改之后又将文章背诵完毕,也不能确保自己能够有一两道题是压中的。
试帖诗则是要求押韵,题目给韵,云舒他们则用官韵破题写诗便好。
在写诗方面,云舒虽然做的不是很好,但是现在他能写出一首诗的速度已经快了不少。
而且本朝讲究“以策取士”只要策论能够做的好,诗词一般多少也能录取,而云舒比较擅长的也就是写策论这一方面的题。
只是弟弟正好跟他反着来,云安的策论是不大好的,但是诗赋上颇有才能。
云舒于是为了能够让弟弟考中,只好给他继续当老师,等他晕船渐好了,就采取题海战术,每天出一两道题让他去写,然后云舒改正,改好后当天就再让云安背熟。
跟云舒一起同行的伙伴偶尔也会找云舒帮他看一下策论回答,云舒要辅导弟弟,就很少会帮他看。
之后几人到了府城,仍旧找了一个下处住着。
正好还有几日才考试,云舒便抽了一二天跟他们讲了一下自己的解题思路,给了他们一个做题的模板。
云舒上辈子是华夏应试教育的环境下出来的,即便有全面发展其它方面的兴趣,但是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考试,从小学起就三天一小考五天一大考。
所以老师总会给他们总结做题的思路,做题的方法,久而久之,自己也就摸到门路了。
对于考试这种东西,云舒习惯了总结经验,因此对策论的这些题目都有了自己的一套解题方法。
等讲解完了,大家再套用着写几道题巩固一下,多少都是有些进步的。
云舒设计了一个复习方案,最后还留了一天的休息时间,弟弟自然是跟他用的一个学习方案。
然而云舒自己的记忆力很好,即便是很难的文章,多读几遍也就会背了。
云安却不一样,他的记忆力不如云舒好,因此要是想要完成云舒指定的目标的话,他得背到晚上,甚至背到翻白眼。
尤其是到临考前两日,最后一天的背诵内容实在太多,云安背到想哭,最后受不住睡了一刻钟,后来还是被云舒摇醒了继续背的。
云安原本很少撒娇,然而自从父亲去世之后,家里上下都依赖着哥哥,因此他也逐渐恢复了少年心性。
这日他想耍赖不背了,便走过来揽着云舒的脖子,站在云舒背后撒娇道:“哥,我想睡觉,明儿再背吧。”
云舒见他这个样子,差点将当代“名言”,“你这个年纪,你怎么睡得着?”给说出来了。
最后他还是憋住了,只说了一句:“不行,今日就要背完。”然后便将弟弟拎回了椅子上,看着他继续背诵。
于是云安只好继续边哭边背,总算在四更天,也就是凌晨两三点时睡下了。